第5章 学堂一二事(第2页)

三是修行常识。人不学,无以知,无知则不智。说白了,书读得少,人也聪明不到哪里去,见识鄙陋,就是把天材地宝放在面前,也认不出来,更别说如何采摘、培育、炮制使用了。

西是修行百艺。涉及领域十分宽泛,包括但不限于炼丹、符箓、锻器、布阵、丹青、傀儡、灵植等这方面。?a.b\c_w+x·w+..c¢o_m*修行百艺是生财之道,但张元渐对此却不太在意。无他,他现在不缺钱花,而且他也不想把时间花在这些地方。

文化课后,又到了疯狂炫饭的午餐时间。吃完可没有午休时间,开始了下午体能课。

最开始是有氧训练。正好吃完饭,活动活动,增强心肺功能,加快代谢,促进消化吸收。

接着是力量训练,重点提升力量。一力破万法的路子在哪里都吃得开。至于兵刃格斗之法,都不是很受重视,被看做小道。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重点了,适应性训练。道徒阶段的法力印记需要提取人体精气神三宝并在其中融入“物性”。

那这个前提就需要有很强的掌控力,才能提取人体三宝。适应性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对人体精元的掌控。

体能课后便是晚餐。夜间则是自由活动时间,可以选择去学堂医馆花费五块元气石时请丹婴法的一位练气小修按摩推拿,缓解疲乏和消除暗伤。

幸好,亮出一班的牌子不仅可以免费推拿,还能享受免费高级药浴。好学的话,也可以自行去藏书阁阅读。活泼好动的也可以约上三五同窗,去山下繁城里游逛夜市。

总之,这是自由支配时间。

正所谓:精为气之基,气为神之载体,神为精气之主。三者缺一不可,如《心印妙经注》所言:“神之所至,气亦至焉;气之所至,精亦至焉”。

细想一番不难发现,其实象山宗学堂的课程都是围绕“修行”二字开展的。目的都是为了壮大精气神,并有效加强对三宝的控制能力,为凝练法力印记打下基础。

这样悠闲日子,在学堂安排中会有一整年的时间。一年之后,道徒们的身体精神都养的差不多了,就会正式开始洞天法的修行。

张元渐过的很充实,很规律,也很奢靡。几乎每天都是重复前一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