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键齐发 作品

第209章 发展的社会效益(第2页)

再说了,农民没有强有力的社保,哪有什么退休年龄?

至于说买了新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那种,花六七万买保险,每个月才五六百块钱,能保障啥?

连吃饭都不够,不干点活都会饿死。*k?u?x*i-n?g~y!y¨.·c\o+m^

而且人上了年纪,总会病病痛痛的,对于部分农民来说,这五六百块钱,来吃药都不够,还吃什么饭啊!

所以,给这群人找个合适的增收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在农村,草莓种植基地可以解决600人以上的就业,而且解决的都是在家里半老不老的农民群体。

而在县城,草莓生产厂房里,还可以解决上百人的就业岗位,比如生产岗、销售岗、管理岗等等,这些岗位则是可以吸引那些更年轻的农民群体,返乡就业。

这些年轻人返乡就业之后,工资可能比在沿海打工要低一些,但消费也低,而且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相信应该有不少人选择返乡就业吧。

这些返乡回来的人,反过来又会在县城买房子、租房子、买菜买肉买东西吃饭消费,这样一来,县城的商业活力又进一步激活,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经济内循环模式。

李浩然按照这个思路,思考了许久,一篇以草莓、青梅等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带活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经验文章,便呼之欲出。

文章标题为《以特色产业“小切口”做好县域经济“大文章”》。

文章表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破解“产业空心化”“劳动力流失”“城乡发展失衡”等难题,是县域治理者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清河县以青梅、草莓等农业产业为突破口,通过构建“特色种植+精深加工+就业联动”的全链条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以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带动城乡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这篇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具体介绍清河县是如何确定产业、聚焦就业和联动城乡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