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补链强链(第3页)

当然,在“补链”的同时,他也没忘了“强链”,只有“强链”,才能推动涪江新能源产业冲得更远。

李浩然每个月都会抽时间去川能、清源的生产基地,看正极材料的纯度是否稳定,固态电池的良品率有没有提升,听听企业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的。

有一次,清源公司向他反映,公司的电池检测效率偏低。

这本来是公司内部效率的问题,公

司还不好意思反映,但李浩然知道后,立刻联系市科技局,协调专项资金引进智能化检测设备,把每颗电池的检测时间从3分钟缩短到1分钟,还帮企业申请了研发补贴。

针对东材科技的隔膜生产线偶尔出现的精度波动,他组织川能、清源的技术团队一起会诊,最终优化了原材料配比,让隔膜的穿刺强度再提5%。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各大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整个涪江新能源产业链稳定运行的关键。

只要涪江的新能源产业链稳定发展、不断壮大,就能为本地带来源源不断的财税收入,本地政府就有更多的钱为老百姓完善基础设施、增添福利措施,让本地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

除了帮助企业解决实打实的困难之外,这段时间里,他还推动了两件“看不见却很重要”的事。

一件是牵头成立“涪江市新能源产业协同联盟”,把川能、清源、领跑等企业的技术、生产、采购负责人拉到一起,每月开一次协调会,解决供应链里的“堵点”,让产业链运行得更加高效。

另一件则是和市教育局合作,在本地职业院校开设“新能源职业技能班”,定向培养电池组装、电机维修等技术工人,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的同时,也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第一批学员还没毕业,就有企业提前预定,这让李浩然更坚定了 “产业链不仅要靠企业,还要靠人才”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