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白盐

“坦白讲,以大哥现在的状况,再拖个五六年,就算是我也无力回天。+8`6*z?h_o′n¨g·.-c!o*m,”张彻语气坚定地说。

老朱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你看吧!”张彻摊开双手指向大哥。

“太子背痈久治不愈,若太子一旦离世,陛下能放过蓝玉吗?”

朱元璋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他对蓝玉早有安排,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不仅如此,他要处理的人也不止蓝玉一个。张彻猜中了一部分,但并未猜全。

如果真如张彻所说,太子一死,牺牲的绝不会只有蓝玉一人!

朱标是嫡长子,天生就是皇位继承人,也是所有将领一致认可的储君。

朱标争气,虽性格温和,但足以镇得住这些功臣宿将。

然而,一旦朱标去世,局面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朱元璋对朱标的信任与宠爱无可置疑。

东宫班底几乎全是开国功臣,纵观历史,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朱元璋愿意放权给朱标,而朱标出身军旅,有威望,压得住场子,因此朱元璋放心。

但如果朱标不在了,朱元璋若想将皇位传给太孙朱允炆,恐怕就要动手清洗朝堂。

毕竟朱允炆与朱标不同,性情柔弱,根本无法掌控这群骄兵悍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朱元璋都必须下狠手清理朝堂!

“那你建议及时转换立场,追随太孙以求从龙之功?”朱元璋皱眉看向张彻。

比起医术,朱元璋更在意张彻对局势的敏锐判断。

朝中众多官员里,能真正看清局势的又有几个?

如果蓝玉真能预知后果,还会如此肆意妄为?

更何况,张彻己经保证能治好太子朱标的病,这让老朱对他的能力又高看一眼。

太子身边虽然聚集了不少功臣,但终究还是需要自己人贴身辅佐。

张彻既是名医孙璟的亲传弟子,又头脑灵活,稍加历练,必能成为朱标的重要帮手。

而且,他医术高明,即便没有其他才能,也能随时照应太子的身体状况。

张彻并不知道朱元璋心里的这些盘算,只是听到老朱提起朱允炆,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那从龙之功,并不在太孙身上。?s-o·s^o¢x!s!w*.*c·o+m+”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偏爱是众所周知的。老朱出身贫苦,做事一向光明磊落。

有句老话讲,马皇后亲生的才是真正的皇子。

朱标作为嫡长子,地位无可撼动。

朱允炆深受宠爱,也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后来,朱标去世,朱元璋果然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

可惜的是,朱允炆被儒家学派误导了。

他登基后重用一批空谈理论的文臣,结果朝中无人可用。

再加上削藩决策的执行方式不当。

削藩本身没错,但问题在于,朱允炆身边没有能担大任之人。

而老朱为了给孙子扫清障碍,杀得太过彻底,导致人才凋零,反观朱棣却是个久经沙场的将领。

最终朱棣夺位成功,其实也并非偶然。

“真正能得从龙之功的,是西皇子朱棣!”张彻微笑着说。

“荒唐!西皇子尊敬兄长,谦逊有礼,怎么可能夺侄儿的皇位?”还没等朱元璋开口,朱标己经坐不住了。

朱标确实着急,他一向与兄弟姐妹关系亲密,彼此之间感情深厚。

“那是现在!”张彻翻了个白眼。

这正是朱标的能力所在。

朱棣确实敬重这位大哥,如果朱标活着,他大概率会忠心耿耿地追随到底。

“就算太子不在了,西皇子也绝不会……”朱标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他对自己的德行和领导能力非常自信。否则,也无法长期稳坐储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