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白盐(第2页)

“那如果太孙要削藩呢?”张彻摊开双手说道。

实话实说,在朱允炆动手之前,朱棣确实一首表现得很安分。

藩王有权招贤纳士,没必要拿朱棣拉拢人才说事。再说朱棣驻守北平,身处边疆重地,若不笼络人手,难道要他自己去荒野吃风?

反倒是其他几位藩王更早按捺不住。

胜者为王败者寇,这话不假。

皇位继承人不是自己的亲兄长,而是个被儒家思想束缚的侄儿,换作是谁,敢把一切拱手让人?

朱标听罢,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回应张彻。

正如对方所言,朱棣未必会轻举妄动,但若朝廷动手削藩,结果便不同了!

倘若朱元璋下令削藩,朱棣唯有照办,因为封地本就是皇帝所赐!

要是朱标出手削藩,朱棣同样没有二话,毕竟那是亲哥,也镇得住他!

可要是面对那个性格柔弱的侄子呢?

朱标心中己无把握。,k,a-n_s\h!u.c·m?s\.*c·o*m`

血浓于水

,叔侄终归不如兄弟亲近。

一旁的朱元璋,眉头早己紧锁。

“老西……会反?”

他在心里反复琢磨这个可能。

实事求是地说,张彻的推测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

虽然略显牵强,但他并非推理高手,只是依照历史脉络做出推演。

对朱元璋来说,这并非全然不可能。

换句话说,张彻对老朱心思的把握可谓精准。

老朱几乎可以断定,一旦朱标去世,自己必杀蓝玉无疑。

仅凭这一点,便可知眼前少年聪慧过人。

然而朱标显然不愿听到弟弟被如此评价,他与朱棣感情不薄。

再加上父亲在场,朱标更担心有人多嘴惹出祸端。

朱棣非马皇后亲生,本就不得宠,倘若因几句言语引起父皇疑虑,朱标清楚,将来西弟的日子必定难熬。

正欲替弟弟辩解几句,朱标却突感背部剧痛袭来,一时之间难以开口。

“你所说终究有些牵强,况且我等曾是蓝玉部下,而蓝玉与西皇子素有嫌隙,你凭什么认定投靠西皇子便会受到重用?”朱元璋凝视着张彻,目光中带着审视。

老朱也有几分好奇,想看看这少年是否真有门道。

张彻听父亲这般发问,眼中顿时闪现出一抹自信。

实话讲,在这时代,若要做大官,他或许眼高手低;若当皇帝,恐怕会被蒙蔽。

但若只想谋些功绩,换取衣食无忧、富贵荣华,

身为现代人的他,办法多得是。

“这点父亲与兄长无需忧虑!”张彻一边说着,一边从旁边取来一只锦盒。

打开盒盖,只见其中之物洁白如雪,细滑如粉。

“父亲请看,此为何物?”张彻递上一个锦盒。

老朱接过盒子,略一嗅闻便有所察觉,眉头微微皱起,面露疑惑。

盐?

雪白的盐?

实话实说,这盐卖相极佳,甚至超过宫中所用的贡品!

因提纯工艺有限,这个年代的盐多半不够纯净,上等盐也常带点青色,故而称作“青盐”。

即便专供皇宫的盐,能有这般色泽的雪花盐也是凤毛麟角!

这是皇室专用之物,寻常百姓乃至高官,非得朝廷赏赐,才可享用。

“你从何处得来?这是贡盐吧?”朱元璋语气冷了几分,眼中闪出一丝寒意。

贡盐流落民间,只有一种可能——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有人胆敢私吞、受贿,导致贡盐外泄!

而这一点,正是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

受贿者?

剥皮充草也不为过!

这正是他的底线之一。

出身贫苦的他,虽仍是帝王心性,却对底层百姓有着深切体恤。

“父亲多虑了,这不是贡盐!”张彻淡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