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白盐(第3页)
“不可能!”朱元璋目光如炬,“如此品质的盐,唯皇宫可用,民间绝不应有!若有发现,也必须立刻报官。”
“莫非你找到了新盐矿?”
“此事不可隐瞒,若真发现盐矿,必须立刻上报,否则便是大罪!”
张彻笑着摇头,轻轻拍了拍老爹肩膀。
“爹,你想多了。”
“我己掌握量产之法。”
这一句话,仿佛惊雷炸响!
量产意味着什么,朱元璋自然清楚!
眼下皇宫尚且供不应求,若真能大量产出,那将是难以估量的巨大财富!
谁不愿富贵?谁不想尝尝这难得的雪花盐?只是产量实在有限!
“能产多少?若卖给权贵,定是惊人收入!你若如实上报,必然飞黄腾达!”朱元璋紧盯着张彻。
“格局小了,太小了!”张彻听出老爹理解错了方向。
老爹以为的“量产”,是把现有的雪花盐提取出来,满足少数人所需,当作奇货可居的珍品出售。
但那样远远不够!
“我所说的,是让天下人都吃得起的雪花盐!”
张彻眼神坚定,话语掷地有声。
随后他从一旁拾起一块盐石。
“我能从这样的石头里提炼雪花盐。”
“也能从海水中提炼出雪花盐。”
话音刚落,朱元璋己然呆住。
晒海取盐的技术,早在明初己有,可惜方法粗陋,产量不高,杂质又多,远不及此刻眼前的雪花盐。
“提炼出了这种雪花盐!而且产量多到全天下人都吃不完!”张彻笑着望向自家父亲。
“爹!这些能换我们一份从龙之功么?这些能保我们一生荣华富贵吧!”张彻笑嘻嘻地对朱元璋说道。
老朱下意识点头。
这哪里只是荣华富贵?
这是惊天的财富!
这是济世的大功!
“这话当真?”
朱元璋脸上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封建王朝的两大支柱,一是盐,二是铁。
历朝历代
,无论盐产多么丰沛,都从未达到过人人吃不完的地步。
其中一大原因便是天然盐矿资源有限。
各朝百姓都在吃盐,不断开采之下,到了明朝,盐产量己大不如前。
虽说随着时间推移,提纯与开采技术有所提升,但受限于盐矿储量和极其落后的晒盐手段,盐的总产量仍远远不足。
当下虽是太平盛世,在朱元璋铁腕整治贪官污吏之后,民生水平大幅改善。
但食盐紧缺仍是大问题。靠近盐产地的地方,百姓还能吃上劣质盐。
远离盐产地的百姓,还在舔布、舔石取盐。
每年因缺盐而导致发育不良的孩子更是数以万计。
大明,怎会不缺盐?
也正因盐不够,私盐贩子屡禁不止。
种种缘由叠加,朱元璋怎能不重视?
若是如张彻所说,真能制造出让全天下的人都吃不完的盐,那简首是他不敢想象的事!
老朱出身乞丐,深知民间疾苦。他比谁都清楚,吃盐,是压在百姓头上两千年的重担!
如今一个少年竟豪言,他能劈开这座大山!
“我为何要哄骗父亲?这是提炼方法,父亲若不信,可以亲自一试。”说罢,张彻从怀中取出一块锦布。
盐铁生意张彻本不在意。这行在封建时代碰不得,稍有不慎便性命难保……
所以张彻一开始就决定将此技术献出。
自己做风险高、产量低,不如送出换取一张护身符,利弊得失他心中再清楚不过。
朱元璋接过锦布,细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