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制盐成功(第2页)
但现在连年龄与出身也都一致!
这意味着什么?
张彻极有可能正是他早年夭折的儿子朱彻!
即便老朱想找出反驳的理由,也找不到。
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关键依据——他对马皇后首觉的信任!
母子血脉相连,若毫无关系,她又怎会对张彻如此亲近?
当这一切串联起来,朱元璋心中泛起复杂的情绪。′精+武¨暁!说′徃/ ?首!发·
最初袭来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愤怒。
当初朱彻的病亡与下葬,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确认,亲手安排。
如今看来,那会儿根本就没有死。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那先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老朱心里泛起一阵思量。
但随即,他又忍不住觉得幸运。
无论过程如何曲折,上天终究没有亏待他。
虽说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可最终还是让他遇见了彻儿。
只要结局圆满,其余的便不那么重要了。
夜色沉沉,华盖殿内一片幽暗。
突然,老朱的大笑声在屋内响起。
刚被赶出去的几个宦官听闻此声,皆松了一口气。
老朱命人进来点灯,准备用膳。
这时,一位老宦官捧着一份奏折进来。
“陛下,这是工部呈上的折子,请您务必过目!”他轻声禀报。
老朱微微点头。
因张彻的事,今天他并未批阅多少奏章。
要知道,老朱向来勤政,每日处理的文书堆积如山。
他曾创下一天批阅百余卷奏折的纪录。
这般劳神费力的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即便偶尔无法全览,他也吩咐手下挑出最紧要的几份先行审阅。
而眼下这份来自工部的奏折,正是这类要件之一。
朱元璋随手接过,才看了几行,神情骤变,坐不住了。
奏折中提到,前日他交予工部的制盐法,己经试验成功。
依照张彻的方法,工部很快便制出了大量洁白无瑕的雪花盐。
正如张彻所说,这种方法对原料要求并不苛刻。
不论是石盐、海盐,还是井盐,皆可适用。
老朱连饭都不吃了,只一手攥着奏折,在殿中来回踱步。
他的激动并非小题大做。
这消息带来的
冲击,实在太大!
在封建王朝之中,食盐是百姓生活不可或缺之物。
其价值堪比黄金白银,甚至更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