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才华出众,令人惊叹
该说的话都说到了,马屁也拍了,要是还不行,我也实在无计可施。.微¨趣-暁·税, ¨嶵¢辛.漳,劫.更_鑫·快+
听到这里,老朱微微皱起了眉头。
脑海中浮现出一段往事。
当年大明初定,在巴蜀之地曾有人起兵反叛。
带头人原是明玉珍所建大夏政权的一位将领。
明玉珍命好,死于疾病。
他的儿子却没有这般好运,最终败于老朱之手。
为了彻底消除大夏政权的影响,老朱派出大量官员前去治理当地。
但由于巴蜀地处偏远,远离中枢,这些官员在当地肆意妄为,导致民怨沸腾。
叛乱很快被镇压下去。
主谋被抓至南京,由老朱亲自审问。
他质问那人,既然官员胡作非为,为何不去更高一级官府举报,反而选择起兵?
那人回了一句:“那你当初造反时,又何曾报过官?”
这一句话,当时便让老朱语塞,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他经历过世事,也曾被人欺负,那时为何没有选择告官,反而另寻他法?
一方面是对官府缺乏信任,另一方面,是否也藏着自己的心思?
这般思量下来,张彻所讲的一番话,倒也不是毫无根据。
老朱可以事后处理那些贪腐的官员,
但对于民间那些有想法的人,又能如何?
就算是身居高位者,也不能左右人心所想。?y¢a¨n~h.u,a¨l^u?o..`c\o-m+
想到这里,老朱也轻叹一声。
在旁人眼中,坐上那个位置风光无限,
可谁知,每日操心费神,事务繁重。
其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张彻虽在民间,却能看懂朝局,倒也不简单。
只是,昨日还言辞坚定,今日却改了口风,是否转变太快了些?
这小子,不厚道!
正想着,老朱看见张彻神情紧张,
这才回过味来。
不对!
这小子有眼光,看得远,绝非一时兴起之人。
这样的人,老朱见过不少,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怎会轻易改变主意?
据朱棣所说,那燧发枪虽使用方便,研制过程却极耗精力。
张彻既然肯花那么多时间去琢磨,背后肯定考虑周全。
他会因为朱标的一番话就否定自己,进而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