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状元心法?普通人连秀才都考不上
在大明的朗朗乾坤之下,万历五年的状元沈懋学,因《状元心法》在全国的火爆传播,着实大大地出了一回风头。¢微¨趣*晓,税,网! /已?发+布,罪~芯-璋,截/
这《状元心法》,实则是他科举之路的读书笔记,未曾想,一经刊印发行,竟成了读书人的抢手货,销售火爆程度超乎想象,短短时间,就为他赚得了100万银元的巨额财富。
他的知名度更是如日中天,甚至盖过了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往,朝堂上下,众人皆尊称张居正为“张阁老”,那是敬畏与尊崇;可如今,人们见了沈懋学,都纷纷恭敬地唤一声“状元公”,那语气里,满是羡慕与讨好。
关键是,纵观大明历代状元,没有一个能像他这般富得流油,这财富,让那些前辈状元们望尘莫及。沈懋学有钱了,自然先想着改善居住条件。他购置了一座气派的三进西合院,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院子里还有一方小巧精致的池塘,微风拂过,荷叶摇曳,煞是好看。
可住进这大宅子后,他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这么多钱,接下来该怎么花呢?思来想去,他决定去拜访李牧,向这位见识广博的“仙师”请教一二。
这日,阳光明媚,沈懋学身着一袭素色长衫,头戴方巾,迈着儒雅的步子来到了李牧的居所。见到李牧,他连忙拱手作揖,恭敬地说道:“仙师,学生此番前来,是有一事相求。如今学生有了这些钱财,却不知如何使用,还请仙师指点迷津。”
李牧看着眼前这位年轻有为的状元公,微微一笑,说道:“这也正常。你比阁老都富有,财富仅次于皇帝,关键你这还是无本买卖,骤然有了这么多钱,一时不知所措也是人之常情。”
这时,一旁的太平侯李治也凑了过来,好奇地问道:“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咱们大明状元公多了去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像沈状元这样发大财的呢?”
沈懋学也跟着点头,附和道:“仙师,学生也对这个问题疑惑己久。”
李牧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这个就是发现商机的能力。′卡/卡¨暁¨税¨罔? +追¢罪^薪*蟑-劫-状元公,你说咱们大明有多少读书人?”
沈懋学略作思考,回答道:“几百万总是有的。我朝人口众多,文风昌盛,读书之人不在少数。”
李牧接着说:“我大明如今约有1万万人口,读书识字至少300万。那你们说,科举每三年录取多少进士?”
李治抢着回答:“我知道,前年录取了220多名。我听吕秀才说的,他去年就没考上举人,所以我记得清楚。”
李牧点了点头,说道:“你看,600多万读书人,每三年才录取220人,相差近1万倍,也就是1万个读书人里才挑选一个。你想想,这竞争得多激烈,读书人的需求得多强烈?”
沈懋学听了,心中若有所思,但还是疑惑地问道:“仙师,天下的读书人,才思敏捷者数不胜数,为什么偏偏我的读书笔记会卖得这么火?”
李牧看着他,认真地说:“关键在你,在你不一样的经历。”
李治在一旁撇了撇嘴,说道:“他也才20多岁,能有个啥经历?”
李牧白了李治一眼,说道:“小屁孩,懂什么。普通人参加科举考试,要经历岁试、县试、府试、院试,再到乡试、会试、殿试。这一路下来,有的人运气好,20多岁就能中进士;运气不好的,可能考个秀才都60多了,一辈子都在这科举的苦海里挣扎,也未必能换来一个前程。这其中的折磨,常人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