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长芦盐场!晒盐法让效率提升40倍
夏日炎炎,长芦盐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珊¢叶/屋- ~免\沸_跃/毒/往日里灰蒙蒙的盐滩上,如今矗立着整齐的盐池堤坝,崭新的汲卤管道沿着滩涂蜿蜒伸展,正午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折射出粼粼波光,与远处堆叠起的白色盐堆相映成趣。
盐工们围着刚出池的食盐,有的用手捧起一捧细细揉搓,有的则红着眼眶互相道贺,喧闹声、欢笑声顺着海风飘出老远,连带着空气里都弥漫着咸涩却喜悦的味道。
“师父,第一期盐田顺利完成了。您现在看的的这一片,总共320顷,一共划分了80个小结晶池。刚刚随便挑选了一个称量,12天时间产盐130石,80个至少产盐10000多石。”孙承宗高兴的说道,这是他第一次体会到做成一件前无古人大事的成就感。
“仙师,我计算过之前烧灶法,咱们现在的晒盐法,效率提升了至少40倍。”工部右侍郎沈应时看着盐山说道。
“40倍?倒是比我预想的30倍还要高不少。”李牧边走边说。
“师父,当时我们也惊奇会有这么高,仔细算下来确实如此。”孙承宗接过话开始了介绍,“之前,盐场沿用的仍是几百年前的‘刮土淋卤’古法,盐工们每天天不亮就得扛着沉重的刮盐板钻进盐滩,在没踝的泥水里反复刮扫盐土,再用木桶将盐土挑到淋卤池,靠着人力踩踏挤压出卤水。
遇上晴天还好,若是赶上连日阴雨,盐土吸饱了水,不仅出卤量骤减,之前辛苦刮集的盐土还会顺着雨水流得一干二净。一些老盐工常说:‘盐工的命,就是跟老天爷赌,赌赢了能勉强糊口,赌输了就得饿肚子。’”孙承宗颇为感慨。
“是呀,以前从未想过盐工的苦。最难的是起锅烧灶环节,烧灶产生的煤炭和柴禾太贵了。产15石盐,得用木柴8000斤,人工26天,而晒盐法靠太阳,人工只需要在收盐的时候花费1天,简首省时省力极了。′s·a~n,s+a^n_y+q/.-c*o*m+”沈应时激动的说道。
三人一起走在盐田旁边的道路上,看到几位盐工老师傅正在堆盐,三位盐工也看到了他们。“仙师,沈大人,孙大人,您来了!”一位叫乔三的老盐工说道。
“乔三,咱们这个晒盐法怎么样?”沈应时问道。
“大人呀,这个晒盐法可是真神了!”乔三激动的说道,“您这刚开始弄的时候,我还有点疑虑,我们一辈子都在这盐滩上讨生活,都是靠力气吃饭。这些
你弄这些管子、池子,要是不管用,可咋整?”
“大人,乔三就是老顽固。当时您弄得时候我就说了,这个烧灶法用了快一辈子了,我们吃苦就算了,再让孩子们吃苦,估计俺们村都没有女孩子会嫁进来。既然是仙师的仙法,又有几位大人执行,试试就试试,失败了大不了再烧灶呗!万一成了,岂不是给孩子们造福了…”另一位叫绰号李三的盐工老师傅说道。
“几位大人呀,你们要是早来个三十年多好呀!我们年轻的时候要是用这个晒盐法,得少受多少罪,少吃多少苦呀!俺家那口子也不会那么早去了…”另一位叫赵西的老盐工看着一座座盐山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