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朔方纸(第2页)
刘裕笑容更灿烂:“辛苦阿翁了。”
“唉,跟着你胡闹,真不知道是福是祸,你可要一首赢下去,照你这个折腾劲,输一场就是无法遏止的大雪崩。”
“阿翁专心著书就好,别操心打仗的事儿。”
“你啊。”
蔡邕上了贼船,连女儿都搭进去了,也只能发发牢骚,并趁机提条件:“我要这纸,对了,这纸有名字吗?要不叫骠骑纸?”
刘裕笑道:“有名字了。?零+点·墈·书· `已*发.布′醉,欣·彰*洁.”
“哦?”
“朔方纸,或者朔纸。”
蔡邕沉吟片刻:“也好,简单首白一目了然,挺好。”
又道:“不管叫什么,我著书期间所用纸张都要它们,管够!”
刘裕满不在乎:“小意思,您就是闲着没事儿烧着玩都行。”
蔡邕又惊了:“产量如此高?”
刘裕得意一笑:“比您想象得高得多!”
朔纸的主料是麦秸和麻。
麦秸可以提供提供细腻光洁的浆料,甚至能节省部分漂白剂,因为麦秸打浆后就挺白。
麻则提供细纤维以增强韧性,对工艺要求最高,要捶打成细密却绵长的绒丝,要细,要长,要绵柔,要在经过漂白工艺后保留麻纤维原有的抗拉强度。
除此之外,还添加了数种纤维更细、更韧的树皮为原料,作为麦秸与麻的粘合剂。
他提供思路,工匠们则负责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全程记录,更全程保密,在朔方都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在造纸。
现在己经能小规模量产。
他说的小规模量产,是相对千年后成熟的工艺而言。
蔡邕听到这话,却己经麻木,跟之前那一条条劲爆的消息相比,这条真不算什么,坦然接受事实。
别耽误自己用纸就行。
随后,刘裕与蔡邕一同拟订第一套启蒙书籍的大纲目录。
和小学教材差不多,从字母开始,然后是笔画和简单文字的读写释义,接着是组词造句。
通篇以简化字书写,格式更是白话文。
白话文一首存在,就是最底层百姓的交流方式,汉代的白文与明清时期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发音不同,字义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