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第2页)
也不得不承认,蜀汉五虎将的存在感那么强都是有原因的,一个赛一个地有故事性。
即便抛开演义不谈,只谈历史,也是如此。
关羽张飞这都不用说,能从黄巾起义时就追随刘备,再到为报仇而先后死去
,这情谊就值得大书特书,这样的情谊,遍数历史上所有帝王与重臣,都是独一份的。
赵云嘛,万军之中救主这一点就值得大书特书。
马超那更不用说,出身不凡,战绩出彩,差点把曹操干掉,战绩彪炳,投蜀之后却迅速黯淡,自带悲剧色彩。
黄忠则相反,前半生默默无闻,后半生却熠熠生辉,面对强敌打出震惊天下的一战。
这五个人,出身,性格,经历,战绩,为人处世,极鲜明且个个不同,就是天生的故事主角。/r+u\w!e+n¢.·n+e,t′
与之相比,曹操和孙权手下则要差一些,无论是性格还是经历,都不是特别地吸引人,没有故事性,战绩再辉煌也只是战绩。
只能说,有些人,天生就主角。
再有蜀汉悲情主基调熏染,想不圈粉都难。
想到这,朝黄忠道:“襄阳黄氏果然不俗,文武双修,难怪能屹立不倒这么多年。”
黄忠闻言,略微心虚,以为刘裕在暗搓搓地指点黄氏,当即沉声道:“属下挂印而走,未曾与族人道别,己与襄阳黄氏划清界限时,从现在起,只有洛阳黄忠,没有襄阳黄忠。”
又铿锵有力道:“只要殿下能救小儿一命,黄忠此生只效忠殿下一人,为殿下马前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裕抬手:“起来吧,让我看看你的弓术。”
黄忠起身。
自有人布置好箭靶,并将黄忠的弓箭和长短刀归还。
黄忠取弓箭在手,后退一百二十步,弯弓搭箭,弓拉满弦,抬手就射。
“嗡——”
“嗖——”
“笃——”
一道白光闪过。
箭靶旁边的亲卫高喊:“正中靶心!”
一百二十步,一百六十米左右。
就算强弓,弓箭离弦瞬间的仰角也很大,考验的己经不是什么眼力、臂力,全凭感觉。
这么远,靶子就是个小黑点,靶心更根本看不见,视力再好也白搭。
能一箭正中靶心,说明此人箭法修为己经近乎于道。
蒙上眼一样能正中靶心。
只论技巧,跟吕布不相上下,属同时代最强那几个。
但臂力比吕布还强一丝。
够猛!
有人推测黄忠实力不在吕布之下,是有道理的。
当然,实战中,以弱胜强的也不在少数,实战中影响胜负的要素实在太多。
刘裕鼓掌赞叹:“汉升箭法果然不俗,力道,准度,无可挑剔,在我军中,只有奉先能与你一较高下。”
黄忠谦虚:“不敢在殿下面前逞能,请殿下赐教。”
刘裕哈哈一笑,摆摆手:“我就不献丑了。”
走到黄忠面前,再次仔细打量,赞道:“果然雄壮,我又得一员猛将,值得庆贺。”
“来来来,为你介绍我麾下文武。”
“这是吕布吕奉先,你肯定听说过他的名字,随我一同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也是我麾下武艺弓术最强之人。”
“这是张辽张文远,别看他年轻,可追随我比奉先更早,未冠之年临危受命领三千重甲步兵阻击丁原军,为我军击败丁原军立下汗马功劳,更允文允武,十分难得。”
“这是典韦,来得稍晚,不太出名,但步战之力天下无双。”
“这是贾诩贾文和……”
刘裕挨个儿介绍,给足了黄忠面子。
众文武见刘裕如此重视黄忠,同样很给面子。
他们很少见刘裕如此重视一个人。
当然,黄忠那一手惊世骇俗的箭法也是原因。
黄忠千里迢迢而来,先跟刘裕亲卫大战一场,又在监牢中蹲了小半天,没吃没喝,也没适应场地,见着靶子抬手就射,一箭命中,都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便是心高气傲的吕布也不得不承认黄忠箭法确实牛逼。
是以一切顺利。
刘裕设宴款待黄忠父子。
又亲自送父子二人到客房。
却没急着离开,而是问:“汉升,荆州局势如何?”
黄忠谨慎地问:“殿下指哪方面?”
刘裕随口道:“一切。”
黄忠想了想,低声回答:“刘景升颇有才干,震慑地方,拉拢豪族,招贤纳士,短时间内就把荆州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