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斩仙台
江南梅雨时节,淅淅沥沥的雨已经下了半月有余。青石板路上积着水洼,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书生柳青源抱着几卷书,踩着湿滑的石子路匆匆往家赶,长衫下摆早已被雨水打湿,黏腻地贴在腿上。 他本是苏州人士,三年前父母相继病故,便变卖家产,来到这浙东小城投奔远房表叔。谁知表叔早已搬离,柳青源盘缠将尽,只好在城西租了间小屋,靠给附近孩童教书勉强度日。
“柳先生!柳先生!”身后传来清脆的喊声。
柳青源回头,见是邻家女孩小莲撑着油纸伞跑来。“先生,您的信。”小姑娘从怀中掏出一封略微潮湿的信件递过来,脸上带着羞涩的笑。
“多谢小莲姑娘。”柳青源接过信,看了眼封皮,没有署名,只写着“柳青源亲启”四字,笔力遒劲,不似寻常人所书。
回到家中,柳青源点亮油灯,小心拆开信封。信纸泛黄,墨迹却依然清晰:
“青源贤侄: 余乃汝父故交,知汝现今困顿。城北三十里有山曰‘隐云’,山中有宅久空,可暂居之。内有藏书千卷,任汝翻阅。望勿推辞。 故人 白”
柳青源反复读了几遍,心中疑惑。父亲生前好友他大多认识,从未听说过有姓白的。但这封信确实提到了他现在的困境,又不似骗局。
雨仍在下,敲打着窗棂。柳青源思忖再三,决定明日前往一探。
翌日清晨,雨势稍歇。柳青源向邻里打听,果然有隐云山这个地方,但众人皆面露惧色,劝他莫往。
“那山邪门得很,”卖豆腐的老李头压低声音,“三年前雷雨夜,一道霹雳击中山腰,据说把那儿的什么台给劈了。之后上山的人,好几个都没回来...”
柳青源谢过老李头,却更加好奇。他自幼爱读奇书异志,对鬼神之事半信半疑,如今遇到这等奇事,岂有不去之理?
简单收拾行装后,柳青源便踏上通往城北的小路。雨后山路泥泞难行,走了约莫两个时辰,才见到一座云雾缭绕的山峰。山势险峻,林木葱郁,却有一股神秘气息。
沿着樵夫踩出的小径上行,越走雾气越浓。忽然,前方隐约现出一角飞檐。柳青源加快脚步,只见一座宅院静静地立在半山腰平地上,青瓦白墙,颇具规模,虽久无人居,却不见破败之象。
宅门未锁,柳青源推门而入。院内整洁异常,仿佛有人日日打扫,却不见人影。正堂悬挂着一幅字画,上书“天道昭昭”四个大字,笔力浑厚,与那封信上的字迹如出一辙。
东西两厢皆是书房,藏书琳琅满目,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更有许多柳青源从未见过的奇书异卷。他随手抽出一本《山海异志》,翻开一看,竟是失传已久的孤本。
“莫非真是父亲故交相助?”柳青源心中暗忖,决定在此暂住几日。
是夜,柳青源在灯下读书,忽闻窗外有细微声响。推窗望去,只见院中站着一白衣女子,长发及腰,面容在月光下看不真切。
“姑娘何人?为何夜半至此?”柳青源问道。
女子不答,只是抬手向东指去,随后身影渐淡,消失不见。
柳青源心中惊疑,提灯向东寻去。穿过回廊,来到宅后一处空地,只见一座石台矗立中央,高约丈许,台上隐约有暗红色痕迹,似干涸的血迹。台周立着四根石柱,上面刻满看不懂的符文。
石台正中插着一柄长剑,剑身锈迹斑斑,却仍透着一股森然之气。
“这便是传说中的斩仙台?”柳青源喃喃自语,想起老李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