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夺舍融魂(第2页)
病愈后,柳青源看似恢复正常,却总觉得体内多了什么。起初只是偶尔听见有人在自己脑中低语,后来竟能感知到那个“老翁”的情绪和零碎记忆。
最可怕的是,有时他会突然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做出些自己绝不会做的事。
比如那日,邻村张员外家小姐前来拜访柳母。柳青源本在书房读书,忽然身体不受控制地起身出门,径直走到张小姐面前,用完全陌生的语气说:“姑娘眉间有晦,三日内必有血光之灾,若信老夫,可佩玉避祸。”
张小姐吓得花容失色,柳母更是惊愕不已。待柳青源恢复意识,只看到母亲难以置信的目光和张小姐匆匆离去的背影。
“源儿,你方才...”柳母欲言又止。
柳青源羞愧难当,却不知如何解释,只得推说近日苦读过度,神思恍惚。
三日后,传来消息:张小姐乘车外出时马匹受惊,车厢撞碎,她却因佩戴玉环而仅受轻伤——那玉环恰是柳家祖传之物,前日“柳青源”硬塞给她的。
此事在乡间传开,众人皆道柳书生通了玄术。于是陆续有人上门求问吉凶,柳青源避之不及,只因那老翁残魂时常作祟,借他之口预言祸福。
更可怕的是,柳青源开始做一些奇怪的梦。梦中他是个白发老道,在山中炼丹修行,追求长生。还有许多零碎记忆——古老的咒语、丹方、符箓画法,这些知识源源不断涌入他的意识。
一天深夜,柳青源被某种冲动唤醒。他不由自主地走到书桌前,铺纸磨墨,开始绘制一系列复杂符咒。完成后,他看着那些绝不属于自己记忆中的图案,心惊不已。
“你究竟是谁?”柳青源对着空气发问。
意料之外,他脑中竟响起回应:“老夫玄真子,明代嘉靖年间人,修道百载,肉身将朽时不得已出此下策。”
柳青源大惊:“你...你能听见我说话?”
“你我同宿一体,自然心意相通。”那声音苍老而疲惫,“不必惊慌,老夫大部分魂魄已被震散,如今只剩残念,夺舍无望矣。”
柳青源稍安,又问:“为何选中我?”
“八字纯阳,魂魄易离,最适合...”玄真子顿了顿,“说来惭愧,修道百年,终放不下生死一念。如今功亏一篑,或是天谴。”
此后数日,柳青源与体内残魂维持着一种微妙平衡。玄真子不再试图夺舍,反而时常指点他学问功课。柳青源发现这老道虽心术不正,却确实博古通今,尤其精通医卜星相。
渐渐地,柳青源学会与残魂共存,甚至能从其记忆中获取知识。然而好景不长,一月后的满月之夜,异变突生。
是夜柳青源正在酣睡,忽被剧痛惊醒。只觉体内仿佛有两股力量在搏斗,玄真子的残魂突然暴起发难,试图完全掌控身体。
“抱歉了小子,月圆之夜阴气最盛,是老夫最后机会!”玄真子的声音变得狰狞。
柳青源奋力抵抗,但这次对方的力量远超预期。他感到自己的意识正被挤压到角落,身体控制权逐渐丧失。
危急关头,柳青源忽然想起玄真子记忆中的一种秘术——以血为媒,画定魂符于胸腹,可固守魂魄。他拼命夺回右手控制权,咬破指尖,依照记忆在胸前画下一个复杂符咒。
符成刹那,红光一闪,玄真子的惨叫声在他脑中回荡:“不!你从何处学得此法?”
“从你的记忆里。”柳青源喘息着回答,“多谢‘指点’。”
经此一役,玄真子残魂彻底衰弱,再也无力反抗。柳青源却忧心忡忡——这残魂如附骨之蛆,难以祛除,长此以往,恐被其同化。
次日,柳青源遍查古籍,寻找祛除残魂之法,却一无所获。无奈之下,他试着与玄真子沟通:“道长既已失败,何不自行散去,强留世间有何意义?”
玄真子沉默良久,方道:“少年人,你可知追求长生者最怕什么?不是天劫,不是魔障,而是寂灭。老夫宁为残魂,也不愿归虚无。”
“但你强留我体内,终有一日我会被你侵蚀同化。”
“或许...有另一种可能。”玄真子语气忽然转变,“老夫可传你毕生所学,助你科场夺魁,仕途通达。待你阳寿将尽时,再寻传人,如此生生不息,岂不两全其美?”
柳青源勃然大怒:“荒谬!我岂能与你同流合污,祸害他人?”
“何必说得这般难听?这是传承,非祸害。”玄真子循循善诱,“你寒窗苦读为的什么?不就是功名利禄?有老夫相助,状元及第如探囊取物。”
柳青源冷笑:“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岂能为功名做此等邪祟之事!”说罢不再理会脑中声音。
几经打听,柳青源得知百里外青云观有位清风道长精通此类事务,便告别父母,前往求助。
清风道长须发皆白,仙风道骨。听罢柳青源叙述,他闭目沉吟良久,方道:“魂魄夺舍,乃逆天而行。施主体内残魂虽弱,却已与你魂魄交织,强行祛除恐伤及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