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水世界
水世界
公元3388年,最后一块冰川在赤道线上融化殆尽。海平面早已淹没了所有大陆,地球彻底变成了一个水世界。
人类文明蜷缩在零星散布的人工浮岛上,依靠着太阳能板和海水淡化系统勉强维持生存。曾经的高楼大厦如今只余顶尖部分露出水面,如同墓碑般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海洋不再蔚蓝,而是泛着诡异的灰绿色,水下深处暗藏着未知的危险与奇迹。
东海第七浮岛社区,是这个水世界上千个人类定居点之一。它由数百个相互连接的浮筒和平台组成,中心是一座三十米高的信号塔,顶端闪烁着永不熄灭的指示灯,为往来船只指引方向。
十八岁的凌海是浮岛上的“潜水拾荒者”,这个职业在洪水灭世后的世界里至关重要。每天,他都要穿上简陋的潜水服,潜入水下城市废墟,寻找还能使用的金属、仪器甚至是书籍——任何能够帮助人类生存下去的东西。
“今天去东七区,”老站长指着斑驳的水下地图,“气象站预测下午会有风暴,务必在正午前返回。”
凌海点点头,检查着装备。他的父亲曾是浮岛上最优秀的潜水员,五年前在一次深潜中再未归来。从此,凌海子承父业,成了浮岛上最年轻的拾荒者。
“小心点,”老站长递给他一个新型号的呼吸器,“这是用上次你找到的零件改装的,应该能多支撑半小时。”
凌海感激地接过装备。在这个资源匮乏的时代,每一份善意都弥足珍贵。
跃入水中,凌海熟练地向下潜去。阳光透过浑浊的海水,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绕过歪斜的信号塔,向着东七区的方向游去。那里曾经是城市的科技园区,据说保存着许多洪水前的技术设备。
越往深处,光线越暗。凌海打开头灯,光束切割着幽暗的水世界。忽然,一阵奇异的声音传入耳中——不是机械的轰鸣,也不是海洋生物的低吟,而是一种缥缈的、近乎歌唱的声音。
凌海停下动作,凝神倾听。声音似乎来自更深处的一片建筑群。他犹豫片刻,决定循声而去。作为一名拾荒者,好奇心往往是发现宝贵资源的第一步,但也可能是迈向危险的一步。
穿过半塌的走廊,进入一个看似研究院的大厅。声音在这里更加清晰了,仿佛就在不远处。凌海推开一扇锈蚀的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屏住了呼吸。
那不是人类发出的声音。
在大厅中央,一个身影正在缓缓游动。它有着人类的上半身,皮肤泛着淡淡的珍珠光泽,而下半身则是一条修长的、覆盖着银色鳞片的尾巴。长长的发丝如水草般飘散在水中,随着它的游动泛起细微的光点。
人鱼。
凌海只在古老的传说中听说过这种生物。大洪水之后,关于海洋中出现新人种的谣言时有流传,但从未被证实过。他下意识地向后退去,却不小心碰掉了墙上一块松动的金属板。
声响惊动了那个生物。它猛地转身,露出一张既像人类又非人类的面孔——眼睛大而深邃,泛着深海般的蓝光,鼻梁高挺,嘴唇薄而透明。四目相对的瞬间,凌海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人鱼似乎也吃了一惊,但它没有立即逃走,而是警惕地停留在原地,打量着这个突然出现的人类。凌海注意到它的手臂上有一道深深的伤口,正渗出淡蓝色的液体。
“你受伤了,”凌海下意识地说道,尽管不确定对方是否能理解。
人鱼微微歪头,发出一串气泡和悦耳的音节。显然,它不懂人类的语言,但似乎明白凌海没有敌意。它指了指自己的伤口,又指了指上方,做了一个剧烈摇晃的动作。
“风暴?”凌海猜测道,“你是说上面的风暴让你受伤的?”
人鱼似乎理解了部分意思,点了点头。就在这时,凌海的通讯器发出急促的蜂鸣——风暴预警,他必须立即返回。
凌海犹豫地看着受伤的人鱼。把它独自留在这里似乎不太妥当,但带回浮岛又会引起怎样的骚动?在这个生存至上的时代,未知往往意味着危险。
最终,凌海做出了决定。他缓缓靠近,示意自己并无恶意,然后从潜水服的急救包中取出抗菌凝胶和绷带。人鱼警惕地看着他的动作,但当凌海示意要处理伤口时,它没有拒绝。
处理完伤口,凌海指了指上方,示意必须离开。人鱼却拉住他的手臂,指向大厅深处的一扇门,然后做出“跟随”的手势。
理智告诉凌海应该立即返回,但内心深处的好奇战胜了谨慎。他点了点头,跟随人鱼向深处游去。
穿过那扇门,是一条向下的通道。越往里游,水质越发清澈,甚至开始有某种生物发光体在墙壁上闪烁,提供着微弱但足够的光亮。凌海惊讶地发现,这似乎是一条人工开凿的隧道,墙壁光滑得不自然。
经过几分钟的游动,他们来到了一个巨大的水下空间。这里的景象让凌海几乎忘记了呼吸——不是一个被淹没的建筑,而是一个完全为水下生活设计的居所。奇特的珊瑚状结构组成了房屋的框架,发光的海藻如同灯带般点缀其中,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海洋生物在此自由游弋。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里还有其他人鱼。有的在“街道”上游动,有的在珊瑚屋中进出,有的则聚在一起,发出那种凌海之前听到的歌唱般的声音。这是一个完整的水下社区,一个隐藏在人类眼皮底下的文明。
凌海的到来立即引起了骚动。人鱼们警惕地围拢过来,发出急促的音节。带领凌海前来的人鱼——凌海决定叫它“银鳞”,因为它的尾巴闪烁着银光——上前解释着什么。经过一番交流,人鱼们的态度似乎缓和了些,但仍保持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