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四章 制衡(第2页)
陈文昭见李茂还是不太明白,掰皮说馅道:“童贯执掌枢密院,手握二三十万禁军精锐的兵权没错,但蔡京重掌政事堂,肯定会以文抑武,看看启用了什么人就知道。~o÷完?/本e神dt?站|u? ÷}更~§?新,|!最??_全ˉ÷”
三天之后,李茂对陈文昭的分析佩服的唏嘘不已,还是陈文昭这个学生了解蔡京。
据陆谦送来的情报,重新执掌政事堂的蔡京先后提拔了宋乔年,魏伯刍,胡师文这些被贬斥的党羽。
尤其令李茂不快的是,秦桧竟然又入了蔡京的眼,出任御史中丞,不禁让李茂怀疑王黼的狗尿苔事件,是不是秦桧反水所致。
至此政事堂除了白时中算是童贯的人,其他如李邦彦等人皆成了瞌睡宰辅,唯蔡京马首是瞻。
陈文昭见李茂沉默不语,再次给这个得意门生讲古,将亲身经历的党争巨细无遗讲述一遍,希望李茂能从中受到启发。
宋朝不杀士大夫,但党争倾轧的激烈往往比掉脑袋还厉害,用后世的话说,严重的时候会剥夺出身以来的文字,殃及子孙,这比杀头还让读书人恐惧。
李茂听完陈文昭的提点,对朝廷中枢未来的走向有了大概的判断,他记忆中的走向已经不能当做判断的凭据。
因为蔡京这次复相间隔非常短,而且王黼也没被一棍子打死,局面愈发的复杂。
“凌云,远离中枢,避免陷入党争做些对社稷有益的实事的确不错,但党争的本质是什么?是官家的制衡啊!”
陈文昭一语惊醒梦中人,李茂此时才知道自己忽略了什么。
他看不起赵佶,赵桓,认为这两位是亡国之君,靖康之耻亘古未有,空前绝后。
但无论赵佶还是赵桓都不是弱智,治国之才或许没有,可维护皇家地位,向来不缺乏决断力。
赵佶登基之初就决定对西夏继续用兵,赵桓被强行架上皇帝宝座,一个月不到就诛杀六贼,迫使赵佶无法返回京城,摆弄权谋之术,这父子二人玩的很溜。
李茂觉得自己在扮猪吃老虎,慢慢积蓄实力,殊不知赵佶亦是在另一个层面玩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