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 作品

第六零四章 制衡(第3页)

看看赵佶赵桓在位期间换过的宰执宰辅就不难发现,权柄始终操持在父子二人手中,位极人臣如蔡京,最终不也是落个饿死街头的下场?

惯性,李茂想到了这个词。

从赵黑胖子陈桥兵变开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策略,虽然限制了一部分皇权,但主导权始终掌控在皇家手里。

所谓党争不过是皇家导演下的戏码而已,只是披上了一层变法的外衣。

赵构南渡还能延续赵宋半壁江山,一样源于这种惯性,此时的百姓,骨子里还是泛指士大夫这个阶层。

只要士大夫还认赵家这张牌,换个人

就不好使,即便苗刘兵变,也是想迫使赵构退位,没想着另立王朝,就可见这种惯性的可怕。

这给李茂敲响了警钟,他有不臣之心想取而代之,就要面对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对抗。

除非将整个阶层砸烂,否则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蛰伏,仍然是最佳选择。

李茂为此听从了陈文昭的意见,将河东的治所迁移到雄州,把军务政务暂时甩手交给麾下文武。

专门和陈文昭学习庆历年间以来的朝堂起落,慢慢的体会到什么叫与人斗,其乐无穷。

当管家赵佶和蔡京同意且批复了迁移河东路安抚使司的奏折后,随着“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李茂开始收账大业。

第一站是莫州,之所以选择莫州的原因出在李逵身上,因为李茂对梁山的策略,李逵没有杀了一窝猛虎,没有遇见李鬼,同样老母亲也没被老虎吃掉,而是把老母接到经略府陪着潘大娘一起享清福。

不过李逵回老家接老母亲的时候还是发生了点意外,失手打死了殷天锡,缘由和水浒中一样,是为柴进的叔父柴皇城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