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栩也 作品

第三十七章 罗天大醮(第3页)

他顿了一下,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乔愉,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因此,保障共感者安全是首要前提。我们采取的措施包括:严格的灵力护持、精神屏障构建、实时情绪监控与疏导,以及最重要的——在共感过程中,确保强大的‘锚点’存在。”他指了指自己,“这个‘锚点’需具备强大的精神定力、纯净的灵力以及对共感者的绝对守护意志,在共感者迷失于怨念洪流时,能将其强行拉回现实。这要求‘锚点’与共感者之间建立高度的信任与……某种程度的灵力共鸣。”他没有深入解释“灵力共鸣”的具体含义,但这个词引起了台下几位高真的注意。

“至于化解执念,”他总结道,“关键在于‘理解’与‘了结’。共感者传递的不仅是安抚,更是真相——让怨灵知晓其冤屈已被昭雪,仇人已得报应,遗物已归其位。当执念的根基被事实瓦解,辅以醮坛圣光的引导,超度便水到渠成。展示的案例的成功,正是多方协作、传统智慧与现代方法结合的成果。”

沈行昭的发言条理分明,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支撑,更难得的是展现了对“人”的关怀与保护意识。他的冷静、专业和务实的态度,赢得了在场许多人的尊重。龙虎山的老道长更是直接赞道:“后生可畏!沈家后继有人,道法玄门亦需与时俱进,沈小友此言,深得我心!”

交流会结束后,几位道长和学者主动上前与沈行昭交流。乔愉坐在一旁,她的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有对他专业魅力的倾慕,有对他将自己视为“需要守护的共感者”的安心,也有对他提及“灵力共鸣”时那一丝微妙悸动的困惑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