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六 作品

第269章 玉阶初扫丹墀雪,金殿重飘汉家长(登基进行时)(第2页)

有藩王临刑前奋力挣开桎梏,仰天怒骂道:“魏嬿婉!你这爱新觉罗氏的罪人!竟敢勾结朝臣、私调禁军,将皇上幽禁于圆明园!我大清开国百余年,何曾出过你这等包藏祸心的妖妇!宗室倾覆、忠良含冤,皆是你欺君罔上、铲除异己之毒计!列祖列宗在上,岂容你如此败坏朝纲!”

他血眦欲裂,声嘶力竭:“我等身为宗室亲王,竟被你罗织罪名、赶尽杀绝……他日史笔如铁,必判你祸国之罪!你纵是一时得势,终将身败名裂、死无全尸!你的名姓,永刻秽史!你的宗亲,世代蒙羞!魏嬿婉——九泉之下,我定要看你被戮于市曹、唾骂千秋!你不得好死!”

然民弗之恤,竟攫腐卵败叶,攦而詈之,怨訾之声如涛。

“呸!甚么王爷!太后娘娘临朝,咱百姓才吃上饱饭!从前你们满洲贵戚圈地纵马,踩烂青苗、强抢民女,可曾睁眼瞧过我们汉人一眼?”

“你们年年加征佃租,逼得人卖儿卖女!如今倒有脸喊冤!”

一老妪颤声哭骂:“康熙爷年间我祖上被圈了地,全家饿死三口!雍正朝时你们王爷狩猎踩塌我家的屋,反倒杖毙我爹!如今太后娘娘减赋免粮,你们就跳脚骂她是妖后?天杀的宗室!”

青年挥臂大呼:“太后修运河河堤、设义仓,你们骂她牝鸡司晨?若非太后,我娘早病死了!你们满洲勋贵吸惯了血,见不得百姓喘一口气!”

人丛中更有嘶声怒吼:“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我们汉人记得清清楚楚!如今太后肯施仁政,你们反倒要反?滚回你的关外老家去!”

“诛尽这些蠹国之虫!太后老佛爷万寿无疆!”

菜叶纷飞,瓦石俱下,唾骂之声如雷震耳。那藩王被捆跪在地,面对汹涌民愤,终于面如死灰,再无一言可辩。

魏嬿婉端坐于养心殿东暖阁,指尖抚过茶盏上蜿蜒的金龙纹路,听得“反清复明”四字时,眼波微微一动。

“真是糊涂了。八旗子弟随太祖太宗浴血奋战得来的太平盛世,岂容这等狂言搅扰?传令九门提督,凡有妄议复明者,立即锁拿严办。”她忽将茶盖轻轻一合,琅声如玉磬,“可话说回来,堵不如疏。汉家百姓既心存芥蒂,咱们便该给个交代。”

“传哀家懿旨:凡在京八旗子弟,愿示忠朝廷者,准其选汉姓、习汉俗、通汉婚。驻防旗人可自愿改隶汉军旗,优秀者准其参加汉科举,授官任职与汉员同例。他们要衣冠,便许其恢复明代礼制;要文脉,就开放翰林院供其修书立说。当年世祖章皇帝以汉制治汉地,今日咱们便以汉姓安汉心。”

“既要满汉一家,便该让旗人学着做汉人,这天下,终归要煮成一锅分不清米和水的糜粥才好。”

她轻抚御案上摊开的兵册,玉指过处,纸页间墨痕犹蕴烽烟之气。眸光流转间,凝注于‘绿营’‘汉军’数字,似见金戈铁马暗涌于字里行间。

遂划过八旗驻防图的绢面,玉甲在烛火下泛出冷光,“待傅大将军班师之日,便是兵权交接之时。这些章程须得未雨绸缪。镶黄旗兵额可视情形裁减,空缺由汉军抵补;火器营操练文书,即日起直送兵部汉堂官朱批。”语毕,忽以茶盖轻拨浮沫,氤氲水汽中添了句:“塞外风急弓燥,最易折损良将——但愿傅帅麾下儿郎,莫要忘了整饬箭囊。”

窗外玉兰经雨零落成雪,她忽觉鬓角微痒,抬手时竟掠下几根银丝。菱枝捧着犀角梳趋近哽咽:“娘娘为国事熬得青丝成霜,奴婢为您抿些茉莉水遮掩……”

魏嬿婉却反手握住那几茎白发迎光细看:“不必。这是哀家亲手给汉家织就的戎装,是女子能入翰林院参赞机要的凭证,是九边将士领饷时不再遭旗官克扣的契书。”她将白发仔细绾回冠中,“往后史笔如铁,只会写:太后执掌江山数年,汉家兵权终归汉人手。”

菱枝望见太后眼底灼灼光华,竟似看见十万铁甲在灯下流动。

紫禁城金瓦耀日,八百里加急军报踏碎丹墀清霜。准噶尔大捷露布飞传九阙,玉阶前却陡然寂然。方当凯歌震天之际,富察·傅恒为剿厄鲁特残酋阿穆尔撒纳,单骑深入天山北路。箭疮迸裂于雪野,征袍尽赤犹挥剑驰骋三十里。终在伊犁河畔擒获敌首,然凯旋号角未歇,将军已呕血坠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