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家书(永璇番外)(第3页)
儿婉拒了邀请,心中却澎湃难平——这是儿第一次凭自己的力量擒贼除害!
继续西行,风景渐荒。出得雁门关,但见黄沙漫卷,天地苍茫。戈壁滩上,驼队缓行如蚁;长城蜿蜒,烽燧寂立如冢。边城的风如刀,水如金。儿在此结识了一支来自回部的商队,跟着他们学习辨识羊皮品质,如何区分秋板与春板,如何查验有没有蛀虫暗伤。
后来儿用所有积蓄买了一批羊皮,跟着商队往更西北而行。夜晚围着篝火,听那些商人讲述西域三十六国的奇闻异事:于阗的美玉、龟兹的乐舞、大食的琉璃、天竺的香料……星空低垂,仿佛伸手可及,儿第一次觉得天地如此辽阔。
母皇陛下,儿这一路行来,睡过破庙马厩,也住过商贾豪宅;吃过馊饭冷羹,也尝过民间百味;受过欺骗凌辱,也得过无私帮助。每一处,儿都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榆林驿包子铺老汉说起“陛下圣明”时眼中的光彩;育婴堂孩童诵读《千字文》时的清脆嗓音;边关将士谈及“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时的豪迈;西域商人用生硬的汉话夸赞“京城货物精美”时的神情……
这一切,比任何南巡仪仗更能让儿臣真切地感受到,母皇治下的盛世,不是奏章里的锦绣文章,不是朝会上的山呼万岁,而是市井巷陌里的烟火气,是百姓脸上真心的笑容,是边疆安稳的烽火台,是四夷宾服的商队驼铃。
儿曾经以为的自由,是纵马天涯、无拘无束。如今方知,真正的自由,是行走在母皇治下的清明山河之间,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感受到朝廷德政的恩泽庇护。
这江山,每一寸都印着母皇的脚印;这盛世,每一个人都沐着母皇的恩光。儿为自己曾经的年少无知而惭愧,也为能生长在母皇治下的盛世而自豪。
信写得很长了,唯恐耽误母皇批阅奏章。最后,儿在边疆得一珍品,一块上等的和田美玉,已托可靠商队带回京师。玉虽不语,最是长久,愿如儿思慕母皇之心。
朔风凛冽,惟愿母皇珍重圣体。儿不日将继续西行,必当谨慎行事,不负母皇教诲。
伏惟圣安。
儿 永璇 谨上 于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