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鲍玉佳 作品

第63章 尘世锚链与暗礁之网

“北极光七号”破冰船刺耳的遇险信号撕裂了inCiB总部的宁静,随即陷入死寂。屏幕上代表探险队的生命体征信号一个接一个熄灭,最终只剩下代表极地环境的、毫无生机的蓝绿色背景。指挥中心内,空气沉重如铅。陈刚的声音从加密频道传来,带着强行压抑的震怒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冰层下有东西,主动防御系统…瞬间瓦解…我们失去了所有携带深层探测装备的队员和载具。李晴,埃里希不是终点,他更像是…祭品或者钥匙!” 李晴站在巨大的全球态势图前,北极那个刺目的红点仿佛一个流血的伤口。指关节的疤痕传来隐隐的灼痛,像洪学友跨越时空的警示。极地是吞噬生命的深渊,但埃里希的“神经暗礁”网络依然如病毒般寄生在全球脆弱的神经接口上,持续为冰下那个存在输送着算力“血液”。检察官的战场,此刻必须牢牢钉在纷繁复杂的地球之上,在埃里希留下的尘世蛛网中,找到斩断锚链、封闭深渊的契机。

第一锚链:戒指出处与“幽灵”金匠

维也纳那枚失窃的分离派戒指,是埃里希与“阿特拉斯”最直观的物质纽带。李晴没有返回总部,而是直接降落在维也纳,踏入国家艺术档案馆尘封的卷宗室。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和羊皮纸的气息。

“冯·克莱斯特家族的珠宝收藏目录,1890-1910年。”管理员推来厚重的皮面册子。

李晴戴着特制的高倍放大目镜,指尖划过泛黄的清单和模糊的黑白照片。目标戒指的记载寥寥数语:“…‘血焰’,鸽血红刚玉,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奥托·克兰茨(otto kranz)定制,以其独特的‘内蕴式隐秘主义’风格着称…” 附带的早期设计草图极其简略,戒托内侧那精巧的微型数据接口结构,在当时的图纸上根本未曾体现。

“克兰茨的作品存世极少,大多毁于战火或下落不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档案研究员颤巍巍地说,“但他有个怪癖,会为极其重要的定制作品留下‘幽灵印记’——不在图纸上,而是藏在成品某个极其隐秘的物理结构里,只有他本人或特定委托人知晓其存在和解读方式。据说…那是一种物理密码。”

物理密码! 李晴脑中闪过戒指纳米接口被埃里希异常脑波“钥匙”激活的场景。克兰茨的“幽灵印记”是否就是那接口的原始蓝图和加密逻辑?找到克兰茨失传的技术遗产,或许就能逆向破解接口,甚至预判埃里希(或其同党)可能使用的其他“钥匙”形态!

侦查方向锁定:追踪奥托·克兰茨消失的技术手稿与学徒脉络。这条线布满历史的尘埃,但戒指本身,就是照亮尘埃的微光。

第二锚链:算力“静脉”与慈善“皮肤”

与此同时,inCiB金融犯罪组与网络行动组正对“冯·克莱斯特神经科学基金会”及其关联的离岸网络发起总攻。李晴在维也纳的临时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被分割成无数信息流。

“看这里,‘海洋算法研究所’。”金融分析师指着一条复杂的资金流,“它名义上研发节能算法,但根据我们渗透其内网获取的日志,其核心算法‘波塞冬之拥’,实际上是一种神经算力劫持信号的伪装协议!它能将非法指令完美隐藏在合法的神经康复或辅助程序的更新数据包里,绕过绝大多数民用设备的安检测试!”

屏幕上演示着动态过程:一个看似普通的“认知训练优化包”被推送至一台新地平线头盔,内部却嵌套着“波塞冬之拥”的恶意代码。一旦激活,头盔内的合法芯片会被暂时压制,隐藏的黑客芯片接管,将用户的神经接口瞬间转化为“熵币”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