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方舟烙印与暗河星图(第2页)
第二道星图:孟买的纹身与瑞士的“天使”
数日后,一次例行的“认知恢复”虚拟现实训练中,瑟琳娜为李晴加载了一个“宁静瑞士阿尔卑斯山谷”的场景。李晴漫步在虚拟的草甸,目光却锐利如鹰。她注意到,虚拟环境中模拟的野生花朵形态,其花瓣排列的斐波那契数列比例,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偏差。
“锚点”的虚拟环境以真实着称,这种偏差只可能是人为植入的标记!李晴立刻启动腕表扫描仪(在“锚点”眼中只是健康监测设备),聚焦扫描那片区域的数据流底层。果然,在虚拟光影的噪点中,隐藏着一组以特定频率闪烁的二进制光点。解码后是一个地理坐标:瑞士,伯尔尼高地,某废弃水文监测站旧址。
坐标本身意义不明,但李晴脑中灵光一闪。她调取(通过有限权限)实验站内存储的公开新闻档案,检索瑞士伯尔尼地区近期的异常事件。一条不起眼的短讯跳出:当地警方在该旧址附近发现非法倾倒的生物医疗废弃物,检测到未注册的神经抑制剂残留,项目代号模糊标注为“净化天使”(purifying Angel)!
“净化天使”…“灰烬天使”(Ash Angel)!名称的相似绝非巧合!这废弃监测站,很可能是“灰烬天使”毒品或其核心成分在欧洲的生产或转运点!瑞士的“馈赠”(Λ-宁静相关技术)与底层的“暗河”毒网,通过这个代号隐隐相连!
李晴将坐标与发现再次加密,利用下一次疤痕能量“测试”时对次级通讯节点的微弱干扰,试图将信息碎片传递出去。这一次,她更谨慎,信息量更小,只包含坐标和代号关键词。
第三道星图:瑟琳娜的“坦诚”与源点的阴影
李晴的“配合”似乎取得了瑟琳娜的某种信任。在一次观测舱的私下会面(舷窗外是缓缓旋转的地球),瑟琳娜的语调少了些冰冷,多了丝…近似“导师”的意味。
“你在轨道上的表现,印证了我的推测。”瑟琳娜指向地球,“‘锚点’的使命是超越个体、超越时间。但‘神经暗河’的存在,如同文明的脓疮。”她调出一幅全球神经健康热力图,代表“灰烬天使”及类似新型毒品泛滥的区域呈现刺目的猩红。“它们利用人性的脆弱,制造低维的拓扑陷阱,阻碍着意识的整体进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晴沉默,等待下文。 “我们追踪到,‘暗河’的核心技术源头并非底层黑市,而是…”瑟琳娜停顿,银灰色的眼睛直视李晴,“…一个代号‘源点’(source point)的匿名技术包。它像病毒一样在暗网迭代传播,为全球的‘灰烬天使’提供神经接口劫持与成瘾强化的核心算法。其加密方式,带有早期‘幽灵印记’拓扑加密的变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