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东欧神经中枢与无声突袭
东欧,node-03。
这个被尘光密钥从全球同步信号的细微偏差中剥离出的“神经中枢”,成为了净蚀行动全球棋盘上最炽热的焦点。所有资源开始向这个坐标悄然汇聚。
通过国际协作渠道共享的情报和更高权限的卫星侦察相结合,node-03的轮廓逐渐清晰:它位于东欧某国一个废弃的苏联时代地下指挥所改建的私人数据中心内。该数据中心对外提供“高度安全、绝对匿名”的托管服务,客户信息严格保密,且拥有独立的供电系统和物理隔离的网络通道。其安保级别极高,配备武装守卫和先进的电子防护系统。
“一个硬骨头。”郑雅萍看着传输回来的高分辨率卫星图片和建筑结构图,眉头紧锁。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林建奇的语气没有丝毫动摇,“密钥,持续监控其所有对外网络连接,绘制其数据流图谱,寻找任何可能的、哪怕是极微弱的对外依赖。”
同时,一场精心策划的多国联合行动方案在绝密层面快速制定。中方提供核心情报和技术支持,所在国出动特种警察部队负责物理突袭,周边国家提供情报策应和撤离通道支援。行动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演,确保既能达成目标,又符合国际法和当地法律程序。
行动前最后的准备时间里,国内的“净壤”计划仍在高效运转,巩固后方。
异步干扰算法 被证明有效。国内关键基础设施周边监测到的、与“细胞网络”同步模式相似的试探性信号,多次出现紊乱后自行消失。
“亡灵”清单 再次立功,协助某金融机构阻止了一起针对大额转账的复杂网络诈骗,其技术特征与孙鹏飞早期模型进化版相似。这证明犯罪技术的“遗传”确实在发生。
深度净化 行动延伸至基层社区,发动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协助老年人、退役军人群体排查家中的智能设备安全,曹荣荣 所在的社区卫生中心也成为了宣传点。许多老人这才知道,一个不起眼的旧手机或路由器可能带来的风险。
监狱内,时间塑造着最终的定局。
付书云 被评估为完全不具悔罪可能和再社会化能力,建议无限期监管。他似乎对一切漠不关心,只是在放风时长久地仰望天空,仿佛在计算着某种只有他懂的轨道。
危暐(vcd) 在严管下暂时沉寂,但其扭曲的价值观并未改变,仍是监狱内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