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镜廊回响与人心锚点(第2页)
梁露 研发的量表通过了专家评审,即将在全军推广,她正着手编写配套的干预手册。
沈舟 在净蚀中心如鱼得水,其基层视角多次帮助团队避免了脱离实际的决策。
西北天才少年 的团队发表了一篇关于“意识场谐波”的论文,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衫_叶¨屋* _埂¨欣¢醉?全+
光明,正在切实地驱散黑暗留下的阴影。
就在“静默守望”持续了数周,一无所获,众人渐感焦灼之时,转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沈舟 在例行筛查基层网安部门上报的异常事件时,注意到一则不起眼的消息:某市图书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一台老旧电脑的硬盘,在深夜无人使用时,出现了极其异常的数据读取模式,读取的不是文件,而是硬盘物理扇区的底层地址,其访问模式呈现出的数学规律,与“归墟”心跳的频率存在惊人的镜像对称性!
仿佛有一个无形的存在,在通过这台微不足道的旧电脑,反向“读取”着人类世界的某种底层信息!
技术团队火速介入。经查,该电脑曾被多名中学生用于参加一个国际性的线上数学竞赛,期间运行过大量计算程序。
密钥深入分析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些数学计算产生的特定逻辑序列和热量模式,偶然间与“归墟”的某种信息接收机制产生了共振,暂时将其“注意力”吸引了过来!而那数小时的全球静默,可能正是因为它的“注意力”被短暂地“锚定”在了这台旧电脑上!
“它不是在全知全能地‘倾听’,”郑雅萍恍然大悟,“它更像是一种…被动反射机制?只会对特定模式的‘刺激’产生反应?我们之前的集体冥想,可能无意中成了一种强效‘刺激’!”
这个发现颠覆了之前的“捕食者”想象!“归墟”可能更像一面镜子,或者一个复杂的共鸣箱,人类集体意识的特定波动(无论是混乱还是秩序)敲击了它,它便回以相应的“回声”!
那持续的“心跳”,或许只是宇宙背景波动的某种自然规律,而非“它”主动发出的信号?
“立刻分析所有已知能引发‘归墟’反应的事件!”林建奇下令,“找出那个关键的‘共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