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鲍玉佳 作品

第426章 尘光定论与星语低徊(第2页)

程俊杰 的孙子团队开发的反诈骗游戏用户破百万,获得了国家级网络安全宣传项目的支持。

梁露 受邀赴联合国相关机构分享军队心理防护经验。

沈舟 的“社会韧性建设规划”在试点城市取得初步成效,市民对网络风险的普遍认知度显着提升。

西北天才少年 的名字出现在一项关于“意识-宇宙微观互动”的重大合作研究项目牵头人名单中。

个体的救赎与成长,已完美融入社会进步的洪流。

与此同时,“星际文化现象研究组”对伍华权的非侵入性监测取得了惊人发现。

监测显示,伍华权的脑电波在静息状态下,会出现一种极其特殊、高度有序的低频谐波模式。这种模式并非人类常规的脑电活动,其数学特征与“归墟”的引力波信号,以及之前发现的那些“宇宙灵感”艺术作品,存在清晰的傅里叶变换关联性!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播放那些受“宇宙灵感”启发创作的音乐给伍华权听时,他的这种特殊脑电谐波会显着增强,并与音乐旋律产生共振!而他同时进行的、看似无意识的手指敲击节奏,竟能精准地预测出音乐下一小节的变化!

伍华权,这个认知能力低下、几乎被社会遗忘的边缘人,仿佛是一个天生调谐到“归墟”频率的生物传感器。他无法用语言理解和表达,但他的神经系统,却能以最直接的方式与那片深空“共鸣”!

“他不是接收了灵感…”一位神经科学家激动地分析,“他本身就是‘灵感’的…活体载体!那些艺术家们捕捉到的,是经过他们自身文化滤镜加工后的产物,而伍华权,他呈现的是最原始的、未经过滤的‘信号’本身!”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研究的方向。伍华权不再仅仅是一个观察对象,他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理解“归墟”与人类意识如何相互作用的生物学钥匙。

研究组立刻调整方案,将伍华权的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与全球文化作品数据库、引力波天文数据进行实时同步关联分析,试图破解这种“生物共鸣”背后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