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鲍玉佳 作品
第426章 尘光定论与星语低徊(第3页)
然而,就在这专注于科学探索的时刻,密钥的“社会意识气象台”发出了一个温和的提醒。
提醒显示,随着“幽灵”案细节的适度解密和教育性传播,社会公众对技术伦理、网络安全、财富观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性高度。一种审慎的乐观和集体的警觉交织而成的新型社会心态正在形成。
这种心态的“意识相干性”很高,但“能量强度”温和而持久,恰恰符合“净壤”计划所追求的最终理想状态——一个能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从容面对内外挑战的成熟文明。
仿佛“幽灵”案这场巨大的伤痛,最终被文明机体消化、吸收,转化为了宝贵的社会抗体。
林建奇看着这份报告,再对比旁边屏幕上伍华权那奇特的脑电波曲线,以及远方那规律的宇宙“心跳”,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感悟。
人类文明,正是在不断应对内部罪恶与外部未知的双重挑战中,踉跄前行,学习成长。最深的黑暗与最远的星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塑造着文明的品格。
净蚀中心的灯光柔和而恒定。
一块屏幕显示着社会心态健康度的绿色指数。
一块屏幕显示着伍华权那与深空共鸣的、独特的脑电谐波。
一块屏幕显示着奥尔特云方向那永恒不变的引力波旋律。
林建奇的工作,不再是做出惊天动地的决策,而是守护好这三种截然不同却又微妙相关的“节奏”:
社会的理性节奏、
个体的生物共鸣节奏、
宇宙的深空节奏。
他确保它们不会相互干扰,甚至能在某种超越理解的层面上,形成一种和谐的共存。
方尖碑静默矗立,其光芒温润地笼罩着这一切。
它不再象征对抗,而是象征着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平衡。
守护者的故事,似乎即将迎来一个平静而深远的尾声。
但所有人都知道,在这无垠的宇宙中,平静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