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少羽 作品

第43章 儒蚀汉城·带不走殇(第2页)

他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虚伪:“荆州乃文教重地,士林清议关乎朝廷颜面。若因一纸名册,引得整个荆襄士林动荡,无数官员落马,学子功名被革…这…这岂不是寒了天下士子之心?让朝廷威严扫地?更恐…恐授人以柄,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搅动南疆大局啊!大人您…前途无量,切莫因一时意气,断送了大好前程…南疆之路,本就险峻,若再树敌过多…” 他话未说尽,但威胁与“大局为重”、“维持体面”的暗示,已昭然若揭。

紧接着,新近被推举出来暂代书院山长、在地方颇有清望的一位宿儒(背后亦有新势力支持),也以“请教文教整顿”为名拜会,言语间同样透露出希望“适可而止”、“给犯错但尚有才学的年轻人一个机会”、“莫使书院彻底荒废,寒门士子再无进身之阶”的“恳求”。其言煌煌,其情切切,仿佛穆之若坚持彻查名单,便是破坏文教根基的罪人。

穆之独自承受着泰山压顶般的压力。他一遍遍地审阅着那份烫手的名册,每一个名字都像一根烧红的针,刺在他的良知上。销毁部分名单?只处置首恶?让那些同样吸吮民脂民膏、践踏科举公正的帮凶甚至主谋,继续披着“体面”的官袍,道貌岸然地指点江山?那刘学政的血、青花的泪、柳文星被拔去的指甲、还有无数寒窗苦读却被顶替的寒门学子的绝望…又算什么?可若不妥协…正如赵文博所言,他孤身一人,现在依然得罪了皇上,被流放往南疆之地,面对整个荆州乃至更上层编织的巨网,前路必将荆棘密布,寸步难行。他彻夜未眠,烛光映照着他疲惫而挣扎的脸庞。

阿月无声地走到穆之身后,冰凉的手指轻轻按在他紧绷的太阳穴上,笨拙却坚定地揉按着。她看不懂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文化人的勾心斗角),但她看得懂穆之眼中的血丝和挣扎。她没有劝慰,只是用清冷的声音,在他耳边低语,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烧了它,或是用它。你在哪,我在哪。杀人,我替你杀。荆棘,我替你斩。” 这是她最直白也最坚定的支持,无关对错,只关生死相随。

慕婉儿看着师兄日益憔悴,她心如刀绞。她无法分担那份名单带来的政治重压,只能从物证角度提供建议。她找机会低声对穆之道:“师兄…名册…可否誊录一份?用秘法书写,分藏几处?或…或交由绝对可信之人,带离荆州?” 她在做最后的努力,试图为真相留下一线生机,哪怕渺茫。

东野轩依旧沉默如山。在穆之最终做出决定前,他只会忠实地执行命令——守护签押房,确保那份名册的绝对安全。他按着“青霜”的刀柄,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试图靠近的人。他明白这份名单的分量,也明白穆之的艰难。他的忠诚,是此刻穆之唯一能依靠的武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