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儒蚀汉城·带不走殇(第3页)
轩辕一刀不知何时,他又抱着酒葫芦,溜达到了签押房外的廊下,靠着柱子打盹。当慕婉儿忧心忡忡地走出来,与东野轩低声交谈时,他似乎被吵醒了。浑浊的老眼瞥了一眼屋内摇曳的烛光,又灌了口酒,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满心忧虑的慕婉儿听,声音带着浓重的酒意和洞穿世事的沧桑:
“法若有隙,人心可堵?堵得一时,堵得住人心鬼域千秋万世?”
这句话如同暮鼓晨钟,虽出自醉汉之口,却带着振聋发聩的力量!它直指核心——妥协只能掩盖一时的问题,却无法堵住人性中贪婪的鬼域。今日因“体面”“大局”而放过的罪恶,他日必成更大的祸端!这份名单,烧或不烧,都改变不了人心鬼域的存在。关键在于,持法之人,如何面对这永恒的悖论?
轩辕一刀的醉语,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穆之心中的天平,却也点燃了某种决绝的火焰。
穆之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名册上。他缓缓起身,走到燃烧的烛火旁。火光跳跃,映照着他坚毅而疲惫的侧脸。他拿起名册,一页一页,缓缓地、郑重地,将其凑近烛火。
纸张在火焰中卷曲、焦黑、化为灰烬。墨写的名字,在火光中扭曲、消失。
赵文博等人希望看到的“销毁”,正在发生。
然而,穆之眼中没有妥协的释然,只有深不见底的悲凉与一种近乎残酷的清明。他烧掉的,是这份物理的名册,是引爆核弹的引信。但他心中,那份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每一桩罪行,都如同烙印般刻下。他放弃的,是此刻玉石俱焚的清算;他坚守的,是未来在更合适的时机、以更稳妥的方式、逐步清算的信念。他知道,这是妥协,是向“文乱法”更高形态的暂时低头。但这也是他作为御史,在这荆棘遍布的南疆之路上,不得不做出的、带着无尽遗憾的坚守。
灰烬飘落,如同黑色的雪。带不走的,是那些被名单牵连、却因“体面”而暂时逃脱制裁者的罪孽,是那些沉冤之下仍未完全昭雪的殇。这份殇,将伴随着他,成为他御史生涯中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痕,也化作他继续前行的沉重动力。
汉城的天空下,一场风暴看似平息,但最深沉的暗流,已随着那份名册的灰烬,悄然流向更广阔、也更凶险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