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金链断魂二
引雷铜管上那枚清晰可辨的官造印记,如同刺破迷雾的利剑,瞬间为这桩离奇的“天罚”惨案指明了方向!穆之手持那截焦黑狰狞的铜管残骸,带着林远及一队都察院精锐缇骑,马不停蹄,直扑工部衙门!
工部·虞衡清吏司
新任工部尚书潘季驯,这位以清廉刚正、治水有方而闻名朝野的老臣,听闻大理寺少卿携关键物证前来,立刻放下公务,亲自在值房接待。当他看到穆之手中那截焦黑的铜管和那几段烧熔变形的金色链环时,眉头瞬间紧锁,眼神变得异常凝重。
“孤大人,”潘季驯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疑,“此铜管形制……确系官造无疑!接口处这枚‘丙申年督造’的戳记,乃是承德十四年(丙申年),由工部虞衡清吏司监制的一批特制‘避雷引线’专用铜管!此批铜管,专供皇陵、宫观、重要衙署等高大建筑安装避雷装置所用,工艺要求极高,用料考究,管控极严!至于这金链……”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段链环残骸,对着窗外的光线仔细端详,手指轻轻摩挲着那被高温熔融后略显扭曲的环扣,“链环细小,环环相扣,衔接处严丝合缝,虽经高温熔融变形,仍可见其原本工艺之精湛!此乃宫廷内府银作局秘传的‘累丝嵌金’工艺!非顶尖金匠不能为!民间……绝无此等技艺与材料!”
“避雷引线?累丝嵌金?”穆之眼神锐利如鹰隼,捕捉到了关键信息,“潘大人,这批‘丙申年督造’的避雷铜管,去向可有详细记录?尤其是……是否有流落民间、或被报损核销的记录?”
潘季驯神色肃然,立刻命虞衡清吏司主事调取相关卷宗。厚重的账册被迅速搬来,书吏在两位大人的注视下,屏息凝神,快速翻阅着泛黄的纸页。空气仿佛凝固,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回禀孤大人、潘尚书,”书吏终于停下动作,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丙申年督造避雷铜管共计三百根。其中,二百八十根用于孝吕陵、景陵修缮;十根用于钦天监观星台;五根用于京郊白云观避雷塔……剩余五根……”书吏顿了顿,抬头看向两位大人,声音更低,“账目记载……因‘运输途中遭遇山洪,舟船倾覆,物料尽失’,故……报损核销。”
“报损核销?!”穆之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眼中寒光闪烁,“五根铜管,同时损耗?如此巧合?经手人是谁?报损文书何在?”
书吏连忙翻到另一页:“回大人……报损文书由时任虞衡清吏司主事……王有德具名呈报,郎中张翰签批核准。”
“王有德?!张翰?!” 这两个名字如同惊雷,在穆之心头炸响!又是他们!孝吕陵毒烟案的主谋崔文远的左膀右臂!西山漆林盗伐案的直接执行者与掩盖者!这两人虽已在之前的雷霆风暴中伏法授首,但他们利用职权编织的贪腐网络、盗卖官物的黑手,显然并未随着他们的死亡而彻底斩断!这五根“报损”的避雷铜管,恐怕早已被他们监守自盗,流入了黑市!
“潘大人!”穆之目光如炬,转向潘季驯,声音斩钉截铁,“烦请潘尚书下令,调阅工部所有与王有德、张翰经手的‘报损核销’文书!尤其是涉及金属物料、工程耗材、特别是避雷装置相关部件的!本官怀疑,此二人及其党羽,长期利用职权,伪造损耗,盗卖官库物资,中饱私囊!此案,恐涉工部积弊!”
“孤大人放心!”潘季驯脸色铁青,眼中怒火翻腾。他新官上任,正欲整顿工部积弊,此刻听闻如此骇人听闻的监守自盗,岂能不怒?“老夫定当全力配合!彻查到底!凡涉事人员,无论职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对钱万利的背景调查也有了重大突破!
赵铁山风尘仆仆地赶回大理寺,脸上带着发现关键线索的亢奋:“大人!查清了!钱万利表面上是‘永利’当铺的东家,实则暗中经营着地下钱庄和销赃生意!此人背景复杂,与三教九流皆有勾连!但最关键的线索是——半年前,他通过一个神秘中间人,以远低于市价的极低价格,盘下了城西原‘官窑琉璃厂’的旧址!那片废弃的厂区……就在积善坊深处!距离那株被雷劈的老槐树……不足百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