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破晓

夜幕沉沉,整个西山据点都被包裹在它冰冷而静谧的怀抱中。指挥部里的灯火直到午夜时分才缓缓熄灭,一项被命名为“破晓”的绝密项目,在研究所所有人紧锣密鼓的行动下,正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次日清晨,天色才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晨曦的第一缕微光艰难地穿透云层,如同被稀释了无数倍的金色蜂蜜,慵懒地、带着一丝迟疑地漫过据点外围高耸的铁丝网,和那些用沙袋、混凝土块以及废弃车辆残骸堆砌而成的简易工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冽的寒意,混合着泥土的腥气和远处食堂飘来的淡淡炊烟味。

装备保障技术研究所那几个由大型军用帐篷改造而成的临时建筑群里,却早已打破了这份宁静。

李长空司令员今天起得异常的早。他甚至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去训练场巡视士兵们的晨练,也没有在指挥部里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军务文件,而是独自一人,披着一件还带着些许寒气的军大衣,脚步沉稳地踏入了研究所的大门。

门口负责守卫的哨兵显然没想到司令员会来得这么早,看到那熟悉而威严的身影时,先是微微一愣,随即立刻挺直了身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眼神中充满了敬畏。

李长空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们继续执勤,然后便径直走进了那个摆放着“破晓”样枪的中央实验室。

此刻的实验室里空无一人,只有几盏应急灯散发着柔和而明亮的白光,将室内的一切都照得清清楚楚。巨大的工作台上,一把通体呈哑光灰色的狙击步枪正静静地躺在一块干净的防静电绒布之上。

它,就是“破晓”。

它的外形,在保留了华夏经典的88式狙击步枪那令人熟悉和亲切的经典结构基础上,大胆地融入了更多充满未来科技感和力量感的设计元素。枪身看起来比传统的88式要略显厚重和扎实一些,那是由新型的特种陶瓷复合材料经过高温烧结后一体成型所带来的独特质感,线条流畅而充满了力量感。枪管则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多边形几何结构,摒弃了传统的圆形,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一只蛰伏的猛兽,沉默中蕴含着足以撕裂一切的力量。枪托部分则设计成一个可拆卸的、模块化的结构,上面清晰地标注着能源匣的卡槽和充电接口。

整把枪看起来,既有经典武器的厚重与可靠,又不失未来科技的神秘与犀利。它不再是陈默之前制作的那个粗糙的、充满了diy痕迹的“玩具”,而是一件真正的、集合了整个西山据点最高科技结晶的、足以被载入史册的杀戮艺术品!

李长空缓缓走到工作台前,他的目光灼灼,那双深邃的、如同鹰隼般的眼眸中,此刻竟少了几分平日里的锐利与威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痴迷的审视和发自内心的欣赏。

他没有立刻用手去触碰,只是围着工作台,缓缓地走了一圈,从不同的角度,仔细地端详着这把枪的每一个细节。他能从那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极致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能从那厚重的枪身中,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坚固与可靠;更能从那独特的多边形枪管中,感受到一种即将喷薄而出的、毁天灭地的恐怖力量。

这不仅仅是一把枪。

这是希望。是他们西山据点,乃至所有在末世中苦苦挣扎的幸存者们,能够吹响反击号角,重新夺回生存空间的希望!

毕竟是当兵的,并且当了这么多年的兵了,有哪个士兵在看到了新式武器后能不心动的?

他伸出手,宽厚而有力的手掌,轻轻地、带着一丝朝圣般的虔诚,抚摸着“破晓”那冰冷而光滑的枪身。那触感,坚硬、沉稳,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让他那颗因为连日操劳而疲惫不堪的心,在这一刻,也感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振奋。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大门被轻轻推开,一阵轻松的交谈声传了进来。

“……老王,你昨天那份关于新型复合材料的应力测试报告写完了没?今天早上陆所长可就要看了啊。”

“哎,别提了,写了一宿,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不过话说回来,陈默那小子可真是个天才,他提出的那个halbach阵列结构,简直就是神来之笔,直接把咱们项目的进度往前推了至少三个月!”

两个穿着灰色工装,戴着眼镜的研究员,正一边有说有笑地聊着天,一边并肩走了进来。然而,当他们的目光触及到站在工作台前,那个身姿挺拔如松的熟悉背影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轻松的交谈声也戛然而止。

两人的身体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猛地一颤,如同两个在上班时间摸鱼刷手机,却被老板当场抓包的“牛马”,脸上的表情从轻松惬意,瞬间切换到了极度的惊慌和尴尬。

“司……司令员?!”其中一个年轻点的研究员,结结巴巴地喊了一声,舌头都有些打结。他下意识地将刚刚还拿在手里,准备当早餐啃的半个馒头,迅速地藏到了身后,动作滑稽而狼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一个年长些的研究员则反应稍快,他立刻收敛了脸上的所有表情,强行让自己看起来镇定自若,然后立正站好,对着李长空的背影,毕恭毕敬地打了个招呼:“司令员……您……您早啊!” 紧接着,又有三三两两的研究员陆续走进了实验室。他们本都三五成行,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各自的技术难题或者据点里的八卦趣闻。但无一例外,在看到那个如同山岳般伫立在实验室中央的身影时,所有的喧哗和笑语都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每个人都像被按下了静音键的弹幕,立刻收敛笑容,整理仪容,然后迈着小碎步,悄无声息地走到李长空面前,恭恭敬敬地打了个招呼,随即又如同受惊的兔子般,迅速地溜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埋头忙碌起来。

具体他们在忙碌些什么,没有人知道。或许是在重新核对昨天的数据,或许是在翻阅某个重要的技术文件,又或许……只是在假装自己很忙。

整个实验室的气氛,因为李长空的提前到来,瞬间从轻松的晨间闲聊,切换到了严肃而高效的工作模式。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一股名为“kpi”和“deadline”的紧张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