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逸君 作品
第4611章 陈婶缝扣子,帮我家衣服补好的针线(第3页)
后来的日子里,陈婶还是常来巷里帮邻居缝补衣服,我的校服裤子磨破了膝盖,她用同色的布补了个小小的补丁,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隔壁王奶奶的棉袄绽了线,她带着竹绷子去缝了一下午,还帮王奶奶把棉袄里的棉絮重新弹了弹,说这样更暖和。有一次我问陈婶,为什么总愿意帮别人做针线活,她正帮我缝书包上又松了的线,闻言抬头笑了:“你看这针线,看着细弱,却能把破了的地方补好,把散了的地方连起来。咱们过日子不也这样?谁家没个难的时候,搭把手,日子就过去了。”
再后来,我上了中学,搬离了那条小巷,母亲却还常和陈婶通电话,说陈婶的铁皮盒里又添了新颜色的线,说她帮巷里刚搬来的年轻姑娘缝了条裙子的拉链。去年春节我回老巷,特意去看陈婶,她已经七十多岁了,眼睛有些花,却还在缝孙子的虎头鞋,铁皮盒放在手边,里面的线轴比以前更多了,顶针也换了个新的,银闪闪的。见了我,她笑着把虎头鞋递过来:“你看,这虎眼睛绣得还行不?我老了,手有点抖,针脚没以前细了。”
我摸着虎头鞋上饱满的针脚,突然想起1998年那个深秋的下午,阳光落在陈婶的膝头,她手里的针线穿过毛衣领口,把散落的扣子重新缝好,也把那段有些艰难的日子,缝进了满是暖意的人间烟火里。原来那些细密的针脚,不仅补好了衣服的破洞,更缝住了邻里间的情谊,缝暖了平凡日子里的寒,让每一个走过艰难时刻的人,都能在一针一线的温柔里,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就像陈婶常说的,针线虽小,却能连着人心,连着日子,连着巷子里那缕永远散不去的烟火气——那是最朴素的温暖,也是最踏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