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5章 宋奶奶纳鞋垫,多做一双给我家的软和
九月的风裹着桂花香钻进巷口时,我正蹲在老槐树下捡被风吹落的皂角。巷尾传来“咚、咚、咚”的声响,节奏慢却稳,像老座钟的摆锤敲在人心尖上——不用看也知道,是宋奶奶又在院门口纳鞋垫了。
宋奶奶的院门框上挂着串晒干的玉米,黄澄澄的穗子垂下来,刚好挡着她坐的竹椅。我抱着皂角走过去时,她正把针在头发上蹭了蹭,银白的发丝粘了几根在针尾,随着手部动作轻轻晃。“丫头来啦?”她头没抬,手里的顶针却精准地顶住针尾,“咚”一声,针穿过厚厚的棉布,带出一缕浅灰色的线。
竹椅旁的矮凳上堆着半摞鞋垫,有粉格子的、蓝碎花的,还有双绣着小老虎的,针脚密得像撒在布上的细米粒。最上面那只铺着浅驼色棉布,边缘用青线锁了边,中间绣着片小小的银杏叶,叶脉细细弯弯,是宋奶奶常去巷口那棵老银杏树下捡的样子。“奶奶,您这鞋垫纳得真好看,比商场里卖的还精致。”我凑过去摸了摸,棉布软乎乎的,里面垫的棉絮匀得很,摸不出一点疙瘩。
宋奶奶这才停下手里的活,抬头冲我笑。她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被阳光晒软的棉线,“商场里的哪有这个实在?那鞋垫里塞的都是碎布渣子,穿不了俩月就硬邦邦的。我这都是用家里旧棉袄拆的棉絮,洗了三遍晒得透透的,软和,还吸汗。”她说着拿起那只银杏叶鞋垫,手指在叶脉上轻轻划,“你爷爷活着的时候,脚总爱出汗,我就天天给他纳鞋垫。他穿了一辈子我纳的鞋,走再多路也没喊过脚疼。”
风又吹过来,挂在门框上的玉米穗子哗啦响,宋奶奶的声音也跟着轻了些。她从竹椅底下拖出个木箱子,打开时一股子旧木头混着皂角的味道飘出来。箱子里整整齐齐码着一摞鞋垫,有男式的大码,也有女式的小码,最底下压着双黑色灯芯绒面的,针脚比上面的都密,边缘都有些磨白了。“这是我给你爷爷纳的最后一双,他走那年冬天特别冷,我想着让他脚暖和点。”宋奶奶的手指轻轻拂过灯芯绒面,像是在摸什么珍宝,“后来收拾他的东西,发现他枕头底下还压着三双新的,都是我前一年夏天纳的,他舍不得穿。”
我看着那些叠得整整齐齐的鞋垫,忽然想起去年冬天,我下班回来时脚冻得发麻,宋奶奶塞给我一双红格子的鞋垫。那天晚上我把鞋垫塞进棉鞋里,走在路上脚暖乎乎的,连带着心里也热起来。“奶奶,您上次给我的那双鞋垫,我现在还穿着呢,特别舒服。”我这话刚说完,宋奶奶眼睛一亮,赶紧从矮凳上拿起块浅蓝色的棉布,“我正想着给你纳双新的呢!你上次说你脚爱凉,我特意在棉絮里掺了点晒干的艾草,听说能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