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7章 彭叔修闹钟,帮我家调好的时间(第2页)
我凑过去看,彭叔的手指在秒表上按了下,“嘀”的一声轻响,秒针开始转动。他同时把耳朵贴在闹钟上,眼睛盯着钟面,嘴里轻轻数着:“一、二、三……”阳光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镀上层暖金色,我忽然发现他的耳朵后面,有块小小的疤痕——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他年轻时在钟表厂当学徒,被弹簧弹到留下的。
“误差十二秒。”彭叔直起身,从铁皮盒里拿出根比绣花针还细的金属针,小心翼翼地插进闹钟底座的调节孔,“顺时针转两格,每格六秒,正好抵消误差。”他的动作慢得像在绣花,指尖微微有些抖,却分毫不差地转到了位置。接着,他又把闹钟拆开,用棉花擦干净里面的灰尘,给每个齿轮都抹上薄薄一层机油,“老钟怕灰,也怕干,就跟人要擦脸要涂润肤露一样,得好好保养。”
我妈这时端着碗绿豆汤出来,看见彭叔手里的闹钟,眼眶忽然红了:“彭叔,您还记得这钟的脾气,我都快忘了它还需要上油。”彭叔接过绿豆汤,笑了笑:“我修了四十年钟,每台钟的脾气我都记得。就像你家这台,它喜欢慢节奏,你要是急着拧它,它就跟你闹别扭。”
正说着,闹钟忽然“叮铃铃”响了起来,清脆的声音在院坝里散开,惊飞了槐树上的几只麻雀。彭叔赶紧把钟壳合上,调了下时间,“现在准了,你试试,以后每天早上它都会准时叫你。”我妈把闹钟放在窗台上,阳光照在钟面上,“孔雀开屏”的图案好像又亮了些,时针分针稳稳地指向“七点整”。
那天下午,我弟放学回家,看见闹钟在响,跑过去抱着它喊:“妈,闹钟好啦!以后我再也不用怕迟到了!”我妈摸着他的头,笑着对彭叔说:“彭叔,谢谢您,这钟不仅是个闹钟,还是我们家的念想,它好了,我心里也踏实了。”彭叔摆摆手,收拾着工具包:“啥念想不想念的,都是街坊邻居,帮个忙应该的。再说了,看见这些老物件好好的,我心里也高兴。”
后来我才知道,彭叔退休后,总帮街坊邻居修钟表,从不收钱。有人给他送水果,他推辞不过,就收下几个,再把自家种的蔬菜送过去;有人给他钱,他说:“我修钟不是为了钱,是喜欢听它们‘滴答’响的声音,就像听见时间在好好过日子。”他还跟我说,每个钟表里都藏着人的情感,有的钟记录着孩子的成长,有的钟见证着夫妻的陪伴,有的钟承载着对亲人的思念,他修的不是钟,是藏在时间里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