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1章 史奶奶做包子,蒸好送两个来我家
清晨六点的阳光还带着雾蒙蒙的暖,我正蹲在阳台给那盆总也养不旺的绿萝浇水,楼下传来竹篮蹭着水泥地的“哗啦”声——不用看也知道,是史奶奶去早市了。她总爱提着那个边缘磨得发亮的竹篮,篮绳上系着块蓝布帕子,走起来帕角跟着晃,像只慢悠悠飞的蝴蝶。
我住的老楼没装电梯,六层爬起来费劲,可史奶奶今年七十九了,每天雷打不动去早市。去年冬天她摔了一跤,儿女非要接她去楼房住,她只待了三天就跑回来,拍着老楼的墙跟我说:“这墙缝里都浸着老邻居的味儿,换了地方,我夜里都睡不着。”那时候我才注意到,她的手背皱得像晒干的橘子皮,却总爱往我手里塞刚煮的糖心蛋,说“小姑娘家要多吃点好的”。
正想着,楼下突然传来史奶奶的大嗓门:“小苏!你家阳台的绿萝又蔫了?我今儿看见早市有卖营养液的,给你带了一瓶!”我赶紧探头往下看,她正站在单元门口,竹篮放在脚边,手里举着个绿色的小瓶子,阳光照在她银白的头发上,亮闪闪的。我应着“谢谢您史奶奶,我这就下去拿”,刚穿好鞋,就听见她又喊:“别下来了!我等会儿做包子,蒸好给你送上去!”
我知道史奶奶的包子金贵。不是说用料多讲究,是她做包子的劲儿,比年轻媳妇还足。去年社区搞百家宴,她端来的猪肉白菜包让全楼人都记住了——面皮暄得能掐出汁儿,咬一口油汁儿不流手,白菜脆得带响,肉粒大得实在。后来我问她秘诀,她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择着刚买的韭菜,慢悠悠地说:“做包子跟做人一样,得用心。面要醒够时辰,馅儿要拌得匀,火要烧得稳,急不得。”
那天我在书房写稿子,总听见楼下传来“哐当哐当”的声音——是史奶奶在揉面。老楼的隔音不好,我能清晰地分辨出她揉面的节奏:先是慢揉,“噗嗤噗嗤”的,像是在跟面团说话;然后是快揉,“咚咚”的声响撞在楼板上,带着股不服老的劲儿。我忍不住趴在门缝往下看,史奶奶正站在厨房门口的小案板前,系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碎花围裙,腰杆挺得笔直,手里的面团在她掌心转着圈,像是被施了魔法,渐渐变得光滑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