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刘璟的募兵制
太极殿东侧的书房内,青铜兽炉中升起袅袅青烟,檀香的芬芳在空气中缓缓流淌。汉王刘璟端坐在紫檀木案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案上那卷《宇文泰府兵制要略》,目光在几位心腹大臣之间游移。 窗外秋雨淅沥,打在殿外的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刘璟抬眼望向窗外,雨丝如织,朦胧了远处的宫墙。他收回目光,清了清嗓子:"诸位爱卿,今日召集大家,是想商议我关中未来的军政大计。这是孤命人整理的宇文泰府兵制详情,诸位且先过目。"
军师长孙俭接过竹简,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结。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竹简边缘。
"大王!"长孙俭突然抬头,声音如金石相击,"此制看似巧妙,实则遗祸无穷!宇文泰为解燃眉之急,不惜饮鸩止渴。府兵制下,兵归将,将归府,久而久之,必成军阀割据之势!"
刘璟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一旁静立的苏绰。这位年轻的记室参军不到三十,面容白皙,眉目如画,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气质。
苏绰接过竹简,仔细研读后,轻声道:"长孙公所言极是。然则..."他抬眼看向刘璟,眼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关中历经战乱,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即便从河东移民百万,短期内也难以恢复元气。府兵制虽非上策,却是眼下最实际的权宜之计,可推行均田制与之相佐。"
司法参军崔昂冷哼一声。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沉稳中更添几分肃杀之气。"苏参军此言差矣!军中派系本就复杂,若再行府兵制,岂不成了养虎为患?我随大王多年,深知那些军头一旦坐大,便如脱缰野马,再难约束!"
刘璟静静听着,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他暗想:"历史上正是苏绰推行了府兵制,助宇文氏奠定了北周基业。他的话确实有道理,关中贫瘠,人口稀少,府兵制能迅速解决兵源问题。但..."他脑海中闪过安史之乱的惨烈景象,"军阀割据的隐患实在太大。"
书房内一时陷入沉默,只听得雨打窗棂的声响。刘璟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案上画着圈,忽然开口:"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但孤以为,兵在精而不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