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文艺 作品

第52章 记者证背后的故事(第2页)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城里送一篇稿件,送完后,在城里的公园里闲逛。公园里的花开得正艳,五颜六色的,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丽丽站在花丛边,仰着脸看着我,笑着说:“你知道吗,我觉得现在的生活真好呀,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还能和你一起分享这些快乐。”我看着她那如花般的笑脸,心跳突然加快了,鬼使神差地握住了她的手,说:“丽丽,我希望以后的日子,咱们都能这样一起走下去。”丽丽的脸一下子红了,却没有挣脱我的手,而是微微点了点头,那一刻,我们心照不宣地确定了彼此的心意。

然而,爱情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我的父母得知我和丽丽在谈恋爱后,却有些反对。他们觉得丽丽虽然人不错,但毕竟是在服装学校学习,以后说不定就是个裁缝,和我一个想在新闻界闯出一片天地的人不太般配。而且他们还担心丽丽家里的情况,觉得门不当户不对的,怕我以后会吃苦。

我和父母为此争吵了好几次,我试图跟他们解释丽丽是个多么好的姑娘,她善良、上进,虽然学的是缝纫技术,但也有着对文学和新闻的热爱,和我有着共同的话题和理想。可父母就是固执己见,不肯松口。

丽丽知道这件事后,心里很难过,她对我说:“或许咱们真的不合适吧,我不想让你因为我和家里人闹得这么不愉快。”我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说:“丽丽,你别这么说,我认定的人就是你,我会去说服我父母的,你要相信我。”

为了让父母认可丽丽,我更加努力地工作,接了更多的采访任务,写出来的报道也越来越受好评。我把自己发表的稿件一篇篇拿给父母看,告诉他们这其中都有丽丽的功劳,她一直在背后支持我、鼓励我。同时,我也带着丽丽常常回家,让她和父母多相处,让父母看到她的好。

慢慢地,父母对丽丽的态度也开始有了转变,他们发现丽丽确实是个勤劳懂事的姑娘,而且对我的事业有着积极的帮助。终于,父母同意了我们在一起,那一刻,我和丽丽都激动得热泪盈眶,觉得所有的付出和坚持都是值得的。

后来,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蒲城人民广播电台渐渐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一名颇有名气的记者,报道的内容涉及民生、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为当地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丽丽也从服装学校毕业,她没有选择去当裁缝,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文学功底,进入了一家报社,做起了编辑的工作。

我们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照顾。有时候,我为了赶一篇紧急的报道,会熬夜到很晚,丽丽就会默默地给我端来热茶,陪在我身边,帮我整理资料,核对内容;而当丽丽在报社遇到难缠的作者或者繁重的稿件审核任务时,我也会用我采访的经验给她出谋划策,帮她排忧解难。

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一起经历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有过因为一篇报道获奖而共同欢呼的喜悦,也有过因为采访过程中遇到困难而互相安慰的低落时刻。但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紧紧牵着手,一起面对,就像当初我们决定在一起时承诺的那样,事业和生活同在,人生和命运同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之路。

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那本最初的记者证,依旧被我珍藏着,它不仅仅是我事业的开端,更是我和丽丽爱情的见证,承载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见证着我们从青涩到成熟,从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到共同为生活和事业拼搏的伴侣,而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书写……

《记者证背后的故事(续)》

时光荏苒,如潺潺流水般悄然而逝,转眼间又过去了好些年。我和丽丽在蒲城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小城里,继续经营着我们的事业与生活,日子平淡却又满是温馨。

我在蒲城人民广播电台的工作越发得心应手,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电台开始拓展更多的新媒体业务,我也有幸参与其中,负责策划一些线上的专题报道和互动节目。这意味着更多的挑战,要学习新的技术和传播理念,但我乐此不疲,因为每一次突破都让我觉得离心中那个能传递更多有价值声音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丽丽在报社的工作同样风生水起,她从一名普通编辑逐渐晋升为了编辑部的副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总是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篇稿件,挖掘那些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经她手润色和把关的报道,总能以最吸引人又最严谨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有时候为了赶出一期高质量的报纸专版,她甚至会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满桌的稿件和资料,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相聚的时间似乎也在不经意间被压缩了不少。可即便如此,我们依旧珍惜着每一次相处的时光,哪怕只是一起坐在家里的沙发上,聊聊当天工作里遇到的趣事或者烦心事,都觉得无比踏实。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天边的晚霞烧得正红,把整个小城都笼罩在一片暖融融的色调里。我难得提前下班,想着给丽丽一个惊喜,便去菜市场买了她最爱吃的菜,打算回家好好做一顿晚餐。当我哼着小曲在厨房里忙碌时,丽丽回来了,她看起来有些疲惫,眼神里却透着一丝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