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文艺 作品
第331章 黄土地的回响(第3页)
车间的铁门关上时,我看见刘翠华把钥匙串举到眼前。红船挂坠和槐树种荚在夕阳下晃着,像两个互相守望的影子。“记者同志,”她突然开口,“你写稿子的时候,能不能多写写俺们老家的豆子?它们跟着俺们到嘉兴,也不容易。”
回去的路上,我的采访本上记满了山东话:“金豆豆”“针脚要斜着走”“俺娘炒的一个样”。车窗外,嘉兴的路灯亮起来,恍惚间竟像是山东老家的麦地里,那些彻夜不熄的守夜灯。我摸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里面混着机器的轰鸣、老乡们的笑声,还有刘翠华说的那句话:“不管走多远,根还在黄土地上。”
此刻我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字,窗外的月光正照着采访本上的毛豆荚图案。突然明白,这些山东老乡带着毛衫和毛豆在嘉兴扎根的故事,其实就是部流动的乡土志——针脚里藏着乡愁,豆荚里裹着希望,而那些跨越千里的牵挂,早就在黄土地与江南水乡之间,织成了一张温暖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