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文艺 作品

第356章 青海格尔木军工后代事业火红(第2页)

第一次去演出时,李歌还紧张,握着话筒的手都在抖。直到她看见前排一个老师傅,正用沾着机油的手跟着节奏打拍子,脸上的笑容比舞台灯还亮。演出结束后,老师傅拉着她的手说:“姑娘,你唱的《军工魂》,我们听着心里热乎!当年我们在这戈壁上干活,就盼着能有首歌,唱出我们的日子。”

从那以后,李歌总琢磨着怎么把“军工故事”唱进歌里。她跟着慰问团跑遍了格尔木的大小军工企业,听老工人讲当年的事:有人为了赶工期,三个月没回过家;有人在维修设备时烫伤了手,裹着纱布接着干;还有人把刚满月的孩子送回老家,自己留在车间里守着生产线。这些故事,成了她歌词里最动人的部分。

有一次,她在演出前遇到一个小姑娘,扎着羊角辫,手里攥着一张照片。“我爸爸是车间里修机器的,他说今天能看到你唱歌。”小姑娘仰着小脸,眼里闪着光。李歌蹲下来,摸了摸她的头:“那姐姐今天就唱首歌,送给你爸爸,也送给所有像你爸爸一样的叔叔伯伯。”那天的演出,她唱了一首自己写的《戈壁之光》,歌声飘在车间上空,台下的工人师傅们有的红了眼眶,有的悄悄抹了把脸。

李歌知道,自己唱的不只是歌,是爷爷那辈人用青春铺就的路,是父亲那辈人用汗水浇灌的花,更是现在的军工人们,正用双手续写的故事。

入夏后,格尔木的雨水多了起来。李诗的医疗队在牧区设立了“流动医疗点”,每周定期去巡诊。有一回,他在巡诊路上遇到暴雨,越野车陷在泥里,怎么也开不出来。正当他和同事们着急时,远处来了几辆军工企业的工程车,司机师傅们跳下来,二话不说就帮着推车。

“你们是李建军师傅的儿子吧?”其中一个师傅认出了李诗,“当年你爸帮我们修过设备,现在轮到我们帮你了!”雨水混着汗水,顺着师傅们的脸颊往下流,却没人叫苦。车推出来后,李诗想留他们喝口水,师傅们摆摆手:“我们还得去车间送零件,你们赶紧去给牧民看病,别耽误了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