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士心 作品

第264章 骷髅吹气新编(第3页)

他想起那天下午看到的残破赑屃。书生执念于写完着作,那未完成的着作核心是考证,考证的对象是碑文,而赑屃是驮碑的……这里是不是原来有块碑?碑是不是就是书生考证的对象?那碑现在去哪了?

一个闪电般的念头击中了阿明!他猛地跳起来,冲出房门,几乎是滚下了楼,直扑房东老王的房间。“王叔!王叔!后山那个赑屃!原来它驮的那块碑呢?哪去了?!”

老王被他吓了一跳,看清是他,没好气地说:“大半夜发什么疯!碑?什么碑?早没了吧!可能打仗的时候砸了,可能破四旧的时候砸了,谁记得清!”

“一定还在!”阿明眼睛发亮,激动得语无伦次,“肯定没被运走,就是埋在哪了!王叔您再想想!本地老人有没有说过?大概在哪个位置?”

老王被他缠得没办法,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犹豫地说:“好像……好像听我太公那辈人讲过一句……说原来那碑又厚又重,后来塌了,好像就陷在原先那坑附近没动过……可这都多少年了,早埋深了吧……”

“哪个坑?是不是那个赑屃旁边的坑?”阿明急切地问。

“大概……是吧?我也说不准啊!”

阿明不等他说完,扭头就跑回家,拿上手电筒和一把小铲子,又冲回了后山。他跑到那个残破的赑屃旁边,用手电筒仔细照射周围的地面。他发现赑屃身后的泥土似乎有近期被雨水冲刷过的痕迹,露出一点不同于周围土壤的颜色。他心跳加速,拿起铲子就开始挖。

泥土很湿软,他没费太大力气就挖下去一尺多深。突然,“铿”一声,铲子碰到了坚硬的石头!阿明丢掉铲子,用手疯狂地扒开泥土,一块表面粗糙、边缘残缺的巨大青石板露了出来!他用手电光仔细照射石板的表面——上面布满了磨损严重的古代铭文!大部分已经看不清,但在右下角处,有一小片文字似乎保存得稍微完整一些!

阿明心脏狂跳,连滚带爬地跑回家,拿来纸和拓印工具——这是他之前做设计调研时学的土法子。他小心地将那张纸按在那片铭文上,用炭笔轻轻涂抹。渐渐地,几个模糊的文字形态显现出来。他顾不上脏,拿起拓印纸就往回跑。

回到家,他把拓印纸放在电脑旁边,对着麦克风功能激动地大喊:“老兄!你看!是不是这个!我找到了!碑文的一角!你看是不是这几个字!”

窗外的“嘘嘘”声骤然停止了。完全的、绝对的寂静。过了足足有十几秒,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声音响了起来。那不再是单调的“嘘嘘”声,而是变成了一种复杂、悠长、如同叹息又如同吟诵的调子,里面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释然,和一种了却心愿的平和。

几乎在同一时刻,阿明电脑屏幕上那篇未完成的文档,光标自己移动起来!一行清晰、完整的文字,凭空出现在文档的末尾,补全了那缺失的关键结论!那文字古雅而准确,正是明代笔记的风格,完满地解释了那个失传民俗的由来和寓意。

阿明目瞪口呆地看着屏幕,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那悠长的、吟诵般的调子渐渐低沉下去,越来越轻,越来越远,最终,完全消散在了夜风中。从此以后,再也无声。

房间里,只剩下阿明粗重的呼吸声,和电脑屏幕上那篇已然完整的古怪文章。窗外,万籁俱寂,只有真正的、温柔的风声掠过。

第二天,阿明把文章整理好,打印了出来,又去买了不少上好的纸钱和香烛,甚至还买了一本精装的《明代民俗考》。傍晚时分,他来到那个赑屃和残碑处,郑重地把文章烧给了那位痴气的书生前辈,又把纸钱、香烛和书也一并烧化了。

火光跳跃中,阿明轻声说:“前辈,您要的东西,给您送到了。您安息吧。这地方,我会记得的。”

晚风吹过,卷起纸灰,打着旋儿飘向远方,异常温柔。

那晚,阿明睡了几个月来第一个踏实、无梦的好觉。之后,恐怖的“嘘嘘”声和冰冷的噩梦再也没有出现过。他依然住在那间便宜的出租屋里,偶尔加班到深夜,窗外也只有真实的风声雨声。有时他会想起那个夏天离奇无比的经历,看着电脑里那份多出来的文档,觉得就像一场梦。

但他知道不是。年底的时候,他因为一个设计项目需要灵感,翻看电脑里的旧资料,又看到了那篇明代风物考。他心血来潮,把其中关于失传手工业技艺的部分稍加整理,配上设计图,做成了一个“传统再生”的主题概念设计。

没想到,这个设计在一次行业大赛里拿了个银奖。评委的评语是:创意新颖,底蕴深厚,尤其是对失落文化的挖掘和现代诠释,独具匠心。

颁奖晚会上,灯光璀璨。阿明拿着奖杯,看着台下鼓掌的人群,有点恍惚。他突然想起那个漆黑夜晚,那诡异的“嘘嘘”声,那个只剩下一股执念的骷髅书生。

他在心里默默地说:“老兄,谢了啊。这奖,有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