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89章 无声的守护

秦茂才听得连连点头,感慨道:“思齐的同窗情谊,赵员外真是仁善之家,竟惠及桑梓,泽被一方啊!”

“谁说不是呢!”秦茂山一拍桌子,声音洪亮,“村里人现在都念叨,说当初凑钱供思齐出来读书,是祖宗们保佑,是老秀才有眼光,是族里走了大运!都说思齐是文曲星下凡,他这一读书,村里的文气就旺了!文气一旺,压住了灾星!你看,贪官倒了,好事来了,连老天爷都赏脸,年年风调雨顺,没闹蝗虫没发大水,庄稼收成也好!这不是文气镇灾是什么?” 他语气笃定,带着朴素的感恩和宿命般的理解。

堂屋里热烈的交谈声清晰地传入了隔壁的书房。秦思齐坐在书案前,耳边回响着茂山叔“文气镇灾”的笃定话语。

“文气镇灾?”他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眉头深深蹙起。窗外,阳光正好,想起那日慷慨激昂的讨论,在他耳边响起:王安石(荆公)的

"三不足

"精神之一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此乃宋时王荆公(王安石)变法革新之惊雷!彼时保守之徒,迂腐之辈,每遇日食月蚀、星坠地震,抑或旱魃为虐、洪水滔天,便如丧考妣,惶惶不可终日,必归咎于新政,谓之“上天震怒,降灾示警’”!

荆公何许人也?力排众议,掷地有声道:‘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 此等见识,何其卓绝!承荀卿夫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之千古卓见!日月星辰之运行,四时寒暑之更迭,山川河海之变动,自有其恒常不易之法则,岂因人间帝王之贤愚、政令之得失而随意更改?若以区区天象灾异便阻挠富国强兵之变革,实乃愚者自缚,惰者之借口,误国误民之谬论也!”

这振聋发聩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瞬间击碎了秦思齐心中因“文气镇灾”之说而产生的那一丝迷惘。

堂屋里,茂山叔还在兴奋地描述着水坝的宏伟、茶田的规模、村民的干劲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朴素的认知里,将这一切的顺利归功于“文曲星”带来的好运,归功于冥冥中“文气”对灾祸的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