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89章 无声的守护(第2页)

秦思齐的心湖却如同投入巨石,激荡起汹涌的波澜。家乡的巨变,哪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文气”?分明是人力所为!是清除了盘踞在百姓头上的贪官污吏(赵家等外力推动的果决行动)!

是建立了相对合理、有偿的徭役制度(虽然初级,但已是巨大进步)!是运用了水利工程知识勘测选址、修筑了科学的蓄水坝!

是因地制宜,开垦荒地发展经济作物茶田!是引入了先进的管理和制茶技术(赵员外的人手)!这一切,都是人努力去认识自然规律、运用知识技术、改变生存环境的结果!

与那不可知、不可测的“天意”、“文气”何干?至于这大半年的“风调雨顺”,不过是气候常态中的一段相对平稳期,正如王安石所言,是“水旱常数”,是“尧汤所不免”的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将偶然的顺遂归功于“文气镇灾”,岂不是又将改变命运的力量,拱手让给了不可捉摸的天命?这与他日夜苦读的圣贤书中“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积极进取精神,何其背道而驰?

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和澎湃的力量感在胸中激荡。破除对“天意”、“鬼神”的盲目敬畏,正视“人力”、“智识”的伟大力量,这才是家乡和国家得以改变的根本,也是他寒窗苦读、求取功名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思想上的破茧,比得知家乡物质条件的改善,更让他感到灵魂深处的振奋和方向前所未有的清晰!

堂屋里的谈笑声渐渐低了下去,似乎转入了更私密的商议。秦思齐收敛心神,拿着几本书作掩饰,仔细听着堂屋里的对话。

只见秦茂山、秦茂才、秦大安三人凑得近了些,秦明慧在一旁安静地听着。

秦茂山说道:“除了给思齐一斤雨露茶,剩下的这十九斤玉露茶,都是顶顶好的老树头春茶!得赶紧给赵府赵大善人送去!天大的恩情,咱得记着,得谢!”

秦茂才点头接口,语气沉稳:“没错。赵员外是贵人,也是思齐同窗的父亲,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这谢礼必须重,心意必须诚。我下午就带你,秦大安和明慧去一趟赵府,亲自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