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雨露为凭(第2页)
此言一出,侍立布菜的丫鬟动作微不可察地一滞。赵明远更是猛地抬头,满脸惊愕,手中的筷子险些掉落:“思齐兄!你……” 他完全没料到秦思齐会突然提出此事,更没想到他会用那笔可观的分润来交换!
赵万才却仿佛没看见儿子的失态,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的笑意,眼神却更加深邃,带着洞悉世情的了然。他拿起箸,夹了一块鲜嫩的鱼腹肉,却并未放入口中,只是用箸尖轻轻拨弄着,那银箸在青花碟沿上发出细微的轻响。
“贤侄啊,”赵万才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商贾特有的、衡量利弊的从容,“义学之事,造福乡梓,功德无量,老夫心中亦是赞许的。只是……”他话锋一转,抬眼看向秦思齐,笑意更深,“你不是已然安排下了么?”
秦思齐心中微凛,面上却不动声色:“伯父是指…?”
“秦书恒,秦文阁。”赵万才轻轻吐出两个名字,如同落子,“贤侄好手段。县衙户房,虽只是胥吏末流,却是钱粮赋税、鱼鳞黄册经手的第一关。”
消息灵通,关节可通。有他二人在彼处扎根,犹如在县衙这棵大树上,悄无声息地为你宗族,埋下了两根探入地底的根须。
赵父夹起那块鱼肉,终于送入口中,细嚼慢咽,仿佛在品味着这步棋的滋味:“此二人,便是贤侄为那义学,乃至为整个白湖村,提前布下的‘引子’吧?这步棋,走得稳当,走得长远。有此根基,你们白湖村扩张吞没土地,不过轻而易举之事,那义学之事不过时间问题罢了,等到那时水到渠成岂非更易?”
赵明远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筷子悬在半空,肉都忘了咽下。没想到思齐已经在为整个宗族铺设一条通往士绅阶层的隐秘阶梯!
秦思齐迎着赵万才洞察的目光,坦然道:“伯父明鉴。书恒、文阁二位族兄入县衙,确实为族中将来设计。然此乃长远之图,缓不济急。村中孩童启蒙认字,却是刻不容缓。多耽搁一年,便可能误了数人终身。学生恳请伯父,促成此事!那分润,学生心意已决!”
赵万才看着眼前人,听着他话语中那份对乡土孩童的责任感,沉吟片刻,脸上重新浮起那商人特有的、带着衡量与承诺的笑容。
“贤侄心系桑梓,拳拳之意,老夫岂能不成全?”缓缓道,话锋却是一转,“不过,这分润嘛!贤侄还是先收着。读书进学,处处需用钱,府城居,大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