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124章 雨露为凭(第3页)
他顿了顿,目光富有深意,“这样吧,我们立个君子之约—就以今年清明为限。若今春清明前后,这批玉露茶叶,未减分毫送来…”
带着一丝商贾式的狡黠与笃定:“那便是天意眷顾,也是贤侄福泽所钟。老夫即刻出资,在白湖村择良地修建义学馆舍,请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廪生秀才坐馆开蒙!束脩、膏火、笔墨纸砚,一应由我赵家承担!且贤侄那份二分润,照旧奉上,一文不少!”
他眼中精光一闪,补充道:“当然,贤侄可不能提前给村里通风报信,顺其自然,方见天意人心!”
秦思齐离席,对着赵万才深深一揖,情真意切:“伯父高义!思齐代白湖村稚子,叩谢伯父再造之恩!此约,思齐谨记于心,绝无相欺!静待清明佳音!”赵万才对秦思齐这份赤子之心与白湖村未来气运的一次观察与投资!
赵万才哈哈一笑,虚扶一把:“好!贤侄快坐!吃饭,吃饭!菜都凉了!”
这顿饭的后半段,气氛微妙。赵明远满腹疑问,看着父亲与挚友之间那番充满机锋与默契的对话,心中如同猫抓,却碍于礼数不便在席间深问。
他只能频频看向秦思齐,眼中充满了探究与不解。秦思齐则恢复了平静,认真吃着碗里的饭菜,偶尔与赵万才应答几句。
膳毕,丫鬟撤去残席,奉上清茶。赵万才略坐片刻,便称有些乏了,起身离席,只留下意味深长的一句:“贤侄,府城水深,安心读书。”
夜色已深,府城华灯初上。
“思齐!”赵明远终于按捺不住,一把拉住秦思齐的衣袖,压低了声音,急切地问道:“那义学,还有书恒、文阁他们!到底怎么回事?”
秦思齐看着挚友急切的模样,只好一一解答!
赵明远张了张嘴,看着秦思齐清亮而沉静的眼眸,叹息着:“若有用得着我之处,勿见外!”而后,让小厮送秦思齐回去,明天学院见!只是苦了赵明远,有些问题他还是没有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