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129章 好友近况(第2页)

起初的日子,依旧是“魔音”不断。秦思齐的腮帮子常常酸痛,指尖也因用力按压音孔而微微发红。赵明远则化身最严格的听众兼最毒舌的评论家:

“停!气又冲了!思齐,你是要吹笛还是要给灶膛鼓风?”

“哎哟喂,这音跑的,从武昌府跑到襄阳府去了!”

“指孔!指腹按实!漏气声比笛声还大!”

秦思齐被他说得面红耳赤,却也咬牙坚持。他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韧劲,白天研读经义时那份专注,此刻完全转移到了这支小小的竹笛上。他反复练习赵明远教的缓送长息之法,控制着气息的力度与平稳。一遍遍调整口型,感受唇与吹孔接触的微妙角度。如何让下一个音更准、更稳。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那刺耳的“杀猪声”和“破风箱”声少了。虽然吹出的曲调依旧简单、生涩,甚至常常中断,但至少单个的音节开始变得清晰、稳定,有了笛子应有的清越雏形。

他能磕磕绊绊地吹出《小开门》的前几个音了。当第一个连贯的、勉强成调的短句从笛孔中流淌出来时,连赵明远都惊讶地挑了挑眉,随即用力拍了他后背一下:“好家伙!有门儿了!我就说你行!”

秦思齐长长舒了口气,抹了把额头的汗。为了感谢赵明远这段时日“耳膜受损”的付出,这日休沐,秦思齐拉着赵明远,来到了一个巷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小吃摊。摊主是个姓孙的老汉,支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几张简陋的矮桌条凳摆在墙根下。

“孙伯,两碗莲藕排骨汤,再来两块三鲜豆皮!”赵明远熟稔地喊道,显然已是常客。

“好嘞!赵小相公稍等!”孙伯手脚麻利端来。

赵明远迫不及待吸溜了一大口汤,满足地眯起眼:“香!还是孙伯这口地道!”

“明远,”秦思齐放下筷子,问道好友近况:“今年过年文焕和静之两个都没有回来,不知道他俩最近怎样。”

提到旧日同窗,赵明远咀嚼的动作也慢了下来。他咽下口中的食物,从怀里那出拿出文焕托人捎来的信。说道:“思齐你是算命的吗?刚刚到的信,小厮刚刚在你付钱是拿来的。”

秦思齐打开信,看完后,给赵明远说道:“文焕没过。他说江南题目偏难,自已临场又有些紧张,发挥得不好。放榜那日,他在榜下站了许久,看着那些上榜的名字,心里…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