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义学(第2页)
他话音一落,花厅里顿时安静下来。茂山叔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掰着粗糙的手指头,似乎在努力想象那“远非蒙馆可比”的花费究竟是多少。秦大安更是脸色微白,他虽不懂其中门道,但“有功名的先生”、“科举正途”这些词,本身就代表着巨大的开销。
赵明远也有些意外地看着秦思齐,他虽知好友心志高远,却未料到他会在此时提出如此激进的要求。
茂山叔额角渗出细汗,他搓着手,看看赵万财波澜不惊的脸,看着一脸恳切坚持的秦思齐。他知道秦思齐是读书种子,见识远非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能比。他更知道,赵老爷看重秦思齐。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挣扎:是稳妥地求个蒙馆,让娃子们识几个字就行,还是搏一把?
“赵老爷,”茂山叔站起身,对着赵万财深深一揖,声音带着豁出去的决绝,“思齐是咱们村最有出息的读书人!他既然说要经馆,那肯定有他的道理!小的不懂那些大道理,但我们村都信思齐!求赵老爷,就按思齐说的办吧!钱要多少,我们村来凑。”
秦大安也跟着站起来,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就跟着村长站着,默默支持村长和秦思齐。
赵万财沉默了片刻,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赵万财缓缓开口:“经馆,束脩翻倍,纸墨耗费剧增,最少要请秀才坐馆,年费至少需八十两以上。”他清晰地报出了一个让茂山叔和秦大安倒吸一口凉气的数字。
赵万财话锋一转,目光直视秦思齐“然,思齐贤侄所言,亦有其理。义学若只图识字算账,终究流于浅薄。欲改变一地之风气,为寒门开青云之路,非经馆不可为。”
他顿了顿,看着秦思齐眼中骤然亮起的光芒,继续道:“此事,我允了。”
秦思齐起身,长揖道谢:“谢世伯!”
赵万财语气转沉继续说着:“既是经馆,便需立下规矩。思齐贤侄,你既提出此议,这义学之章程、学规,便由你来草拟。如何遴选学子,如何督促进学,如何量才施教,如何约束言行,皆需条理分明,落到实处。务求所费之银,能真正育出可用之才,而非养一群只会空谈的酸儒,或眼高手低的庸才。你可能做到?”
秦思齐立刻接话:“晚辈定当竭尽所能,不负世伯所托,不负乡亲所望!”
赵万财看着他眼中燃烧的火焰,赞许笑意:“好。此事,便如此定了。”
宴席在开心的氛围中结束。秦思齐回西厢客房,迅速收拾好自已的包袱。赵明远执意相送,一直送到府门外的石阶下。
“思齐,没想到你真敢提经馆!”赵明远拍着秦思齐的肩膀,语气带着佩服,“我爹竟然应了!看来他对你期望不小啊!”
秦思齐心中亦是激荡:“明远,此番多亏世伯成全。义学章程,我必用心,不负厚望。”
“嗯!我相信你!”赵明远点头,“马车已备好,送你们回去。”
秦思齐却摇头拒绝:“多谢明远兄好意。雨已停,月色正好。我与茂山叔、大伯、明慧哥一同走回去便好,正好说说话。”他想借这段归途,与族人多些亲近,也探探他们对经馆的真实想法。
赵明远也不强求,目送着秦思齐与秦家三人汇合,沿着被雨水洗过的青石板路,朝着小院方向,缓缓走去。
一离开赵府,众人更是明显放松下来,脚步都轻快了些。
茂山叔先开了口,语气带着感慨和后怕,“思齐,今天在赵老爷面前,我这心啊,都快跳出来了!经馆…八十两啊!老天爷,这得买多少地!不过,你说得对!要干,就干大的!咱村娃子,说不定真又能出几个秀才公!”他语气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但眼底深处,那份对巨额花费的忧虑并未完全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