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安家之愿
盛大的举人宴在送走县令后,并未就此落幕,反而激起了更持久的波澜。张县令的亲临和那三重厚赏,其带来的影响力是恐怖且立竿见影的。
接下来的两天,秦思齐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盛名之累。恩施县城里那些稍有头脸、但还不够格让县令亲自陪同或第一时间收到风声的人物——诸如其他衙门的胥吏头目、几家规模尚可的商铺东家、城外拥有几百亩田地的大户…
纷纷闻风而动,备上厚礼,或乘车或骑马,络绎不绝地赶往白湖村这个往日他们或许都不屑一顾的小山村。
目的很简单在新科举人面前混个脸熟,结个善缘。礼物比先前乡绅们送的更重,言辞也更加奉承。
秦思齐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在临时充作接待处的祠堂厢房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类似的客套话,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尽管内心早已疲惫不堪。
与此同时,周边村落的百姓更是将此事当成了十里八乡最大的新闻。许多人家带着自家孩子,走了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山路,就为了能亲眼看看举人老爷是什么模样,更希望能让自家娃儿沾沾文气,得几句“开慧”的祝福,白湖村口几乎天天围满了这样的外乡人。
秦思齐看着那些被父母推到自已面前、穿着破旧、面黄肌瘦却又眼神懵懂清澈的孩子们,心中满是无奈,却也生不出丝毫厌烦。
深知读书对于贫寒子弟的意义。他只能强撑着疲惫,尽量温和地摸摸孩子的头,说几句“好好读书”、“将来也有出息”之类的鼓励话。每一次抚摸和鼓励,都能换来孩子父母千恩万谢的感激和周围人群羡慕的目光。
这场因他而起的狂欢,足足持续了三天。原本预备的八头肥猪、干塘捕来的所有鲜鱼、以及大量采买的鸡鸭,被消耗得一干二净。村里妇人们忙得脚不沾地,男人们则负责维持秩序和搬运物资...
然而,热闹背后是巨大的开销。三天下来,虽然人来人往,但真正的礼金收入并不算惊人。刨去张县令赏赐的官银,其余宾客所赠的银钱总计约五百五十余两,其中还有二百多两是沉甸甸的铜钱,足足装了两大箱!清点时,秦大安带着人数钱数到手软。
但真正让秦思齐感到意外的是土地。或许是得知了县令赏赐牌坊、又见秦思齐如此得县尊看重,一些邻近的地主,尤其是那些曾与白湖村有过些许地界摩擦或心里有鬼的,竟纷纷以贺礼的名义送来了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