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204章 秋粮入仓(第2页)

秦思齐心中明镜似的。这种投献之风虽渐盛行,但其中隐患极大。一旦同意,不仅会减少朝廷税收,未来田产纠纷也会层出不穷。他均以“功名初得,不敢擅违朝廷法度,且免税额度已为族中所用,实无余力”为由回绝。那些人虽失望,但也不敢强求。

更让他心情沉重的是,一些极其贫困的人家,甚至拖家带口地来到他面前,哀求着愿意卖身为奴为仆,只求能依附于举人门下,逃避徭役和沉重的赋税。

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眼神绝望的乡邻,一旦签下卖身契,这些人就将失去自由身,世代为奴。他虽同情,却绝不能开此先例。

他耐心地扶起跪地哀求的人,叹道:“诸位乡邻请起。徭役之苦,我亦深知。然卖身之事,关乎子孙后代,万万不可。望大家咬牙挺过徭役,好好经营日子,总有盼头。”

关于免役名额的分配,早已与族长秦茂山商议妥当。之前秀才时,唯一的免役名额自然给了常年照顾他们母子的大伯秦大安家。

如今中了举,免役名额增多,除了大伯家,另一个名额则给了村长秦茂山家。这不仅是对秦茂山多年来为族中操劳的回报,也是维系乡村权力结构稳定的必要之举。如此分配,族中众人皆无异议,认为合情合理。

与此同时,恩施县城里的各种宴请帖子和拜访邀约,依旧如同雪片般飞来。县里的士绅、商户、乃至其他衙门的官吏,都希望能与这位年轻的举人拉上关系。

秦思齐对此深感疲惫。他深知人情网络的复杂,不愿过早陷入无谓的应酬之中。除了极少数无法推脱的(如县学教谕的邀约),他大多以“守制读书,准备春闱”为由,尽量婉拒,将主要精力留在村中。

日子便在处理这些琐碎事务中悄然流逝。秋意渐深,山峦染上了更丰富的色彩。

这期间,陈大匠从县城传来消息,建造新宅所需的主要大木料(如作梁、柱的杉木、松木)已采购妥当,正在阴干处理;青砖、灰瓦也已向窑场订制,需分批烧制运送;至于石料,则计划就近开采。物料正在陆续筹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