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秋粮入仓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虽然惊险,但终究只是秋收尾声的一个插曲。大部分粮食得以保全,经过几日晾晒,终于干爽地收入各家的谷仓之中。看着满仓的金黄,族人们脸上露出了踏实而欣慰的笑容,一年的辛劳有了最实在的回报。
紧接着便是缴纳秋粮。以前,这是村民们最头疼、也最容易受胥吏盘剥的环节。但这些年的情形截然不同。
今年由于秦思齐中了举人,名下拥有四百亩的免税额度,村里大部分人家的田产都或多或少地挂靠了一些在他名下(主要由族长秦茂山统筹安排),需要实际缴纳的税赋大大减轻。
更关键的是有在县衙户房当差的族人。由秦书恒,秦文阁出面协同村长秦茂山去县衙办理纳粮事宜,整个过程变得异常顺畅。态度格外客气,不敢在秤头上、粮食品质上做任何手脚,一切按章办理,速度极快。白湖村几乎是以最快、最省心的方式,完成了今年的皇粮国税任务,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轻松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秋粮入库后不久,县衙的差役便下乡来,传达了本年服徭役的通知。明代徭役是百姓除了田赋之外的另一项沉重负担,通常需自带干粮,为官府修筑道路、堤坝、驿传等公共服务设施,耗时长达一月甚至更久。
白湖村的男劳力们刚刚经历完高强度的秋收,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准备服徭役。出发那日清晨,村口聚集了即将远行的青壮和送别的家人,气氛带着些许沉重。虽然徭役辛苦,但无人敢违抗。
秦思齐也来到村口送行,看着族中这些熟悉的汉子们,许多人脸上还带着秋收后的疲惫。
秦思齐只能拱手,对带队的老村长秦茂山(村长有时也需带队)和众人道:“诸位叔伯兄弟,此行辛苦,务必保重身体,望早去早回。”
送走了徭役的队伍,村子仿佛一下子空寂了许多。而秦思齐的烦恼却并未减少。
举人身份带来的特权,如同一块磁石,开始吸引着各色人等的请托。首先是附近一些拥有几十亩田地的小地主和富农,他们提着礼物,满脸堆笑地找上门来,拐弯抹角地询问,是否能将自家的田亩挂靠在秦举人名下,以逃避部分赋税,并暗示会有丰厚的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