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205章 动工(第3页)

仪式过后,陈大匠指挥着带来的几个徒弟和村里的壮劳力,按照那张精心绘制的图纸,开始放线、挖地基。

动工仪式后,真正的土木工程便开始了。镐头刨开沉睡的土地,粗壮的绳索拉直,标定出未来房屋的格局。壮劳力们喊着号子,挥汗如雨。妇人们则负责烧水做饭,孩子们在工地周围兴奋地跑来跑去。

秦思齐站在一旁,看着地基的每一条线,每一个坑,都遵循着他图纸上的设计。

首先是清基,帮工的乡邻和工匠们拿着锄头、铁锹、簸箕,仔细清理宅基地上的杂草、碎石,尤其是那些深扎的树根,务必清除干净,以防日后再生,破坏地基。

清理完毕后,周堪舆师和掌墨张师傅仔细查看了土层。幸好,此地土质尚可,虽非坚岩,但也非软泥。根据规制,平民房屋地基深度约需半米(约一尺五寸)。张师傅指挥着众人沿着画好的石灰线开挖基槽。

接着是夯基,这是极为耗费气力的活计。用的是村里公用的大石夯,需四个壮劳力合力拉动绳索,才能将其高高抬起,再重重砸下。号子声再次响起,不同于收割时的急促,这号子沉重而富有节奏:“嘿——哟!夯实在哟!嘿——哟!地基稳哟!”

汗水浸透了汉子们的脊背,石夯一次次落下,将基槽底的泥土一层层夯实。每夯实一层约五寸(约15厘米)厚的土,张师傅都会亲自下到基槽里,用脚使劲踩踏,又用锄头尖戳击检验,务必达到“坚如磐石,锄挖不动,脚踩无痕”的标准方才罢休。

秦茂山不时在旁边看着,时不时递上碗水,叮嘱一句:“师傅们辛苦,务必夯实些,马虎不得。”秦思齐看着这原始却有效的夯实过程,深感民间智慧与力量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