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少华喜欢打大球。工作后受条件限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机会打。现在有乒乓球台了,虽然没有篮球那般激情四射,也聊胜于无,总有个消磨时间的娱乐了。
随着日子渐长,对乒乓球的研究越深,少华慢慢喜欢上了这项被喻为球台上的围棋的运动。乒乓球最大的魅力就是旋转,千变万化的发球。细微的手法也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少华是一个喜欢钻研的人,乒乓球刚好可以提供足够多的内容,让他沉溺其中。每有心得,便想与人分享。小鹏那两位高手暂时还打不过,找几个水平一般的来试验试验还是要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少华的基本功有了质的提升,打球的和打麻将的慢慢泾渭分明,人数相当稳定。为了吸引更多人打乒乓球,少华把那个认为球台有沙子的工友找来,向他露了一手新绝技——高吊弧圈。同样的情景再现,工友连球毛都碰不着。强烈的好奇心让他又看向球台,手在球台落点上摸来摸去好一阵,才说:“真是奇了怪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少华乐呵呵地说:“怎样,没有沙子吧?我这可是拜了师的。”说完,指着旁边的小鹏说。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其中有懂点乒乓球的解悉道:“刚才乒乓球侧拐,是个侧上旋,你太心急,球还没看准就出手,当然碰不到球了。”
“转我是知道它转,也不致于这么飘吧。”工友还是有点不相信。
高手之一小鹏忍不住说:“比这更转的都有呢。”只见他抛起乒乓球,球拍在底部一划,球弹了一下,落在左手的三个指头上,发出“哧哧”的摩擦声,乒乓球像砂轮一样高速旋转起来。
工友也依葫芦画瓢,球拍碰到球的底部时,“卟”的一声弹了出去。众人又是一阵嘻笑,把在餐厅砌长城的牌友都吸引来了。见大家感兴趣,小鹏的表现欲也被激发出来,变换着发球让他们接,不是下网就是出台,而且还事先预告球会怎么飞。原来乒乓球还可以这样玩,真是太厉害了,大神就在身边,大家对小鹏配服得五体投地。
少华站在旁边观看,见识了小鹏出神入化的发球,才知乒乓球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平时和他打,应该是有所保留,自己与他根本就不是同一档次的存在,应该是连车尾灯也看不到。不过这并没有让少华丧失了对乒乓球的兴趣,反而刺激了他的斗志,一定要把乒乓球这项运动拿下。
意想不到的热闹,工人们的热情又回来了。大家都想试试小鹏的发球,感受一下旋转的魅力。小鹏也全程配合,来者不拒。没有输赢的比较,大家纯粹是玩乐,兴致更高。少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工地的生活太枯燥,能喜欢上打乒乓球,不啻是一件积极有意义的事情。
在少华的带动下,小鹏也愿意配合,工人们晚饭后打麻将的次数变少,球台上的笑声又回来了。工人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若水平相差太远,输的一方会气馁。少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把他们分作甲乙丙三等,同等次的一起pk。这样打起来就互有输赢,兴趣就上来了。
每天晚上运动一下,出一下汗,有益身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欢乐pk,工人们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了改变。步履轻盈,脸上有了笑意,不再沉迷麻将,即使摸两圈,也是娱乐一下就收档。以前那种苦守孤独的沉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朝气蓬勃的活力团队。工人们的变化,连厨房的陆老伯都感受到了,背地里对少华竖起了大拇指,说:“年轻人,有魄力。一下子改变了工地万年不变的风气!”
能得到别人的夸奖,少华受宠若惊,谦虚道:“老伯过奖了,我只不过为他们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我自己也喜欢打。”
“打球好啊,打球最起码不用通宵达旦,搞得乌烟瘴气的。”陆老伯边剁着冬瓜边感叹道。
“没那么夸张吧?”少华有些不信。
“边有夸张啊。有工做就少啲,遇到落雨台风天,整天整天地打。你来后收敛佐唔少。”陆老伯和少华讲话,手里的刀像长了眼睛似的,上下翻飞,一点也没慢下来。少华感慨他的刀功了得,问着:“老伯你做厨房多久了?”
“92年开始跟工地,以前在大排档做。几十年工龄啰。”
“难怪,刀在你手上像长眼睛似的。”
“呵呵……”陆老伯得意地笑了起来,看了看手里的刀说:“我不单快,冬瓜的厚薄都一样,不信你拿几片看看。”
“这个我知道,平时吃饭都有感觉到。”少华如实回答。
“我跟了不少工地,没有一个工地不打牌,饮酒的。就得你,来了之后,风气变了很多。”顿了顿,叹了口气,又说:“以前管工地的,都是一些老江湖,人情世故做得好。但不规范,喜欢拉帮结派,这样不好。还是你们这些后生的有知识有文化,眼界好,做事也公平,真的带来了新气象。”陆老伯说的都是肺府之言,对少华是不绝的夸奖。
少华不敢沾沾自喜,他知道要管理好一个工地不容易,以前的管理员也不是无能之辈。
“陆老伯不必太过夸奖我,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以后还要你多多提点我啰。”
“不错,有知识有文化,还谦虚好学。年轻人,有前途。有女朋友了吗?”